免费小说网 > 玄幻 > 走进不科学 > 第98节
  老都管赞许的点了点头,从身边招来了永柱:
  “永柱,你找几个人,跟着王林去取书,切记莫要毁坏书籍,否则拿你是问!”
  老苏作为一位读书狂魔,找人借阅书籍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因此永柱对此倒也算轻车熟路:
  “您放心吧,一切交给我就好。”
  随后老都管从身上取出了两份文牒,交给徐云:
  “上头这份是拜帖,见面后递给门房即可。
  下面这份是借阅文书,需确认书籍名目无误之后才可转交,明白了吗?”
  徐云接过文牒,点点头:
  “明白了。”
  老都管见状,轻轻一挥手:
  “既然明白了,那就抓紧时间出发吧。”
  徐云将文牒放入衣服内袋收好,跟着永柱几人去吃了点晨时,一行人便从苏府后门离开了。
  刚一出门走了几步路,徐云方才想到了什么,对永柱道:
  “永柱哥,先前忘了问,咱们这次去的是哪位府上?”
  永柱原本正在头前引路,闻言转身看了他一眼:
  “那位大人姓李,乃是老爷故交东坡居士的门生,名格非,字我就忘了,现为朝廷五品大员,与老爷书信来往颇多,住在汴京城西。”
  “……李格非?”
  听到永柱口中的这个名字,徐云顿时整个人呆立当场。
  哪怕他是一位纯纯的理科生,对于这个名字同样丝毫不陌生。
  因为此人有个女儿,名叫……
  李清照!
  ……
  第112章 汴京盛景
  说道华夏历史上的才女,很多人的脑海中可能会冒出三个名字:
  谢道韫、林徽因,以及……
  李清照。
  无论是【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还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亦或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这些词句在后世的传唱度之高,哪怕你只是高中毕业多年的社会仔,认真回想之下不说全文背诵吧,至少也能模模糊糊的念出那么几句。
  当然了。
  徐云作为一位理科生,对于小李的认知差不多也就仅限于此了。
  另外就是这姑娘号易安居士,老公叫赵明诚,做出过弃城而逃的骚操作。
  后来小李二婚又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坑货,还搞出了历史上第一起的妻子反腐举报……
  至于小李今年多少岁、现在嫁没嫁给赵明诚、啥时候去世之类的信息,徐云一概不知。
  不过徐云当初追过一本宋代小说,所以依稀记得小李她爹老李似乎是在苏轼去世后没两年被罢的官,当时小李尚且二十不到。
  那么如此估算,小李现在估摸着也就十来岁?
  那可真是个花季般的少女啊……
  当然了。
  以上这句话只是感叹,徐云倒没有因为李清照的名头,就对这姑娘产生啥非分之想。
  且不说自己将来会消失这种事,哪怕他能永远停留在这个年代,小李就能喜欢上他不成?
  毕竟这姑娘可是才女,搁后世那就是文艺女青年,肚子里没点墨水不可能触动她的心扉。
  徐云对于诗词的研究水平也就比贾浅浅高点,虽然心中有不少可以“抄袭”的作品,但这年头做诗做词可是很复杂的事儿。
  对仗、词意、词牌、咏述对象,这些其实都是很随机且硬性的要求。
  也许狗屎运之下,徐云能碰巧撞上那么一两次,但次数一多,必然会露@出马脚。
  你让徐云背背“沟里郭家生私怡,起姻伙夫必娶之”还好说,可想用那玩意儿泡妞,他没那能力,自身也膈应的慌。
  女人,哪有和老苏探讨世间奥秘好玩?
  总而言之。
  抱着这样一颗‘瞻仰’历史名人的心,徐云跟着永柱等人出发了。
  宋朝时汴京号称人口百万,一国养一城,史上最繁华。
  不过实际上。
  这里的百万包括了汴京周围的十个厢,也就是类似卫星城的地方。
  整个汴京城区的人口大概有五十多万,比唐朝的长安要少一些。
  不过别看这个数字似乎不大,在古代社会来说,这几乎是人口的峰值之一了。
  眼下的汴京没有太多高层建筑,全城最高的就是赫赫有名的樊楼。
  当时王安石站在樊楼的五层楼顶便可‘俯瞰汴京’,由此可见汴京的建筑主体都是低矮的小建筑群。
  但与这些低矮建筑群落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汴京城中繁闹无比的市井生活。
  先前提及过。
  这个年代的宋人基本上不习惯早上开火,大户人家交由仆役前去购置晨点,普通平民则喜欢上街随意找个小摊点点肚子。
  因此此时的汴京,几乎大街小巷都充斥着晨点的叫卖声。
  “新酒到咯,新酒到了喂!”
  “此处有口暑饮子,客官可坐下歇歇脚,一文钱一大碗!”
  “羊肉火烧,上好的羊肉火烧,六文钱一个,两个只要十一文!”
  “炒凉粉,炒凉粉有人要吗,一份只要恁五文钱!”
  北宋的物价在后世一直都是个非常有争议且有意思的话题,因为随着宋朝时间的变化,相同货币的购买力是完全不同的。
  这个波动大到什么地步了呢?
  同样是一文钱,购买力的低值和峰值差了50倍!
  不过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大部分要归结于靖康事件,在眼下的1100年,铜钱的购买力虽然比宋初有些缩水,但也出于一个比较正常的区间。
  上过小学的读者应该都知道一个公式:
  一贯铜钱=一千文。
  当初张三曾经和徐云说过,他的工资是每个月四贯钱,换算成铜钱就是四千文。
  其他府上仆役的工资则是三贯,也就是三千文钱。
  因此此时汴京的物价水平,差不多有些类似本土08年前后的本土普通地级市——月工资普遍三千,肉夹馍一个六块,炒粉一碗五块。
  像张三这种仆役的工资就差不多有四千块,和公务员差不多。
  不过家中有母亲和姐姐需要补贴供养,因此手头相对也没那么宽松。
  当然了。
  这只是一个非常非常简单的类比,较真起来肯定不能这样换算。
  毕竟每个时代的生产力不同,后世便宜的要死的盐巴,在古代的价值却可以和肉相媲美。
  顺带一提。
  这时候宰相的工资,折合成现在大约是360万华夏币。
  视线再回归现实。
  而除了繁闹无比的美食摊位,此时的大街上还充斥着大量的其他商贩:
  比如耍把式的、算命的、挑着扁担等货的、贩生药材的等等……
  看着眼前这繁茂而颇具古代色彩的画面,徐云的内心不由感慨万分。
  其实他在后世并非没有见过更热闹的场合:
  前几年他曾经在国庆节去过魔都外滩,那场景比汴京要热闹多了。
  据称当时几公里的外滩上,就同时汇聚着数百万的人群。
  但与魔都……或者说后世喧闹的汽车声不同的是。
  眼下的汴京城,充斥着一股独属于华夏古代特有的气息。
  青衫文士、布衣平民、华服老者、彩饰女子……
  各式各样古风古色的华夏先人往来其间,从血脉、从精神上给徐云带来了一次震撼与洗礼。
  这是他第一次与汴京、与这个时代真正的接触。
  第一次亲眼见证了什么叫做……
  最繁华的时代。
  随后众人就这样走了一段路,眼见太阳渐起,徐云等人的身上不自觉便开始出起了汗。
  在路过一处摊点时,徐云忽然眼睛一转:
  “永柱哥,眼下天气炎热,咱们时间又尚且充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