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网 > 历史 > 将军好凶猛 > 第210节
  徐怀见史轸这时候在景王面前提出这点,他先是一愣,转念想到史轸刚才找来时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便明白他说这话是有一些私心的。
  说白了,就是史轸想劝父母妻小及兄弟姐妹即刻撤出汴梁城,但他家人听不进他的话,并不以为此时的形势有严峻。
  倘若朝中此时有大臣劝谏天宣帝即刻出巡,即便谏言未必会受采纳,但这也能叫史轸再给家人解释当前的形势有多严峻时,有更强的说服力。
  徐怀也没有揭破史轸。
  这么多建议,即便能说服王禀、景王二人,但待王禀、景王进奏上去,会有多少被采纳,还是未知数呢。
  景王赵湍丝毫未觉有何异常,只是神色凝重的问史轸:“请史先生,于汴梁外围择坚城驻入勤王兵马,哪几座城池合适?”
  建议设置防御区、地方义军招募等具体细节,徐怀他们在府州、在赶来汴梁的途中都有详细的商议,甚至就是由更精通案牍之事的史轸整理成文,史轸这时候也直接说出来:
  “要在京畿外围设立防御区,就不能局限于京西、京东路旧有的辖属——先皇帝时,就有大臣主张将北面的澶州(濮阳)、南面的许州(许昌)、西面的郑州、东面的襄邑(商丘睢县)升格为京畿辅郡,意在加强汴梁及京畿防御——这四座城池除了西辅郑州外,其他三辅距离京畿还是太近,与京西南路、京东路及河北路的腹地相距又太远,需要进行调整,许州可换成更南面一些的蔡州,襄邑可换成更东南方向一些的宋州,澶州可换为北面偏东的魏州……”
  徐怀将早就由史轸执笔所拟的备虏策取出来,交给景王,说道:“置防御区之事,我们草草写了一封策子——而太子监国、圣上出巡之事,事情非同小可,我们就没有落于文字……”
  “事不宜迟,王相,你这就再陪我进宫去见父皇呈禀此事。”景王赵湍说道。
  事情如此紧急,每一刻都要争分夺秒。
  景王在随扈安排车马之际,就与王禀站在院子里就着灯笼,快速将徐怀他们所拟的京畿备虏策通读了一遍,待要动身之时,他又朝史轸说道:“还是得请史先生陪我们进宫走一趟,有些事才能说得清楚……”
  史轸心里还念着怎么说服家人即刻南下避难,再想到徐怀才是提出京畿防区策的核心,当是徐怀进宫,在官家及诸相公面前解释这一切才合情合理。
  不过,在他待要将这事推到徐怀头上,史轸又猛然想到王禀未必没有在诸相公及官家面前举荐徐怀,多半是官家或官家身边的人还是顾忌徐怀的身世,才令景王先随王禀、朱沆赶来打前哨。
  想到这里,史轸只得朝徐怀苦笑道:“我勉为其难陪王相、殿下走一趟,其他事只能劳烦军侯照顾周全!”
  徐怀知道史轸是说他家小的事,说道:“其他事但请史先生放心,我都会安排妥当!”
  徐怀对所谓进宫面圣,心里是不屑一顾的,他甚至会尽可能避免直接进宫。
  他却不是担心自己的身世会受猜忌,这节骨眼上也不会担心锋芒太甚,徐怀主要还是担心天宣帝与诸相公倘若在一定程度上采纳他的建言,就很有可能会让他留在京畿协助王禀。
  这不是徐怀所期待的,也不是徐怀所擅长的。
  就算王禀受命主持京畿防御事,受人牵制的地方也太多了。
  对京畿驻军的调动,除了要通过三衙进行外,兵部、枢密院会不会参与进来?
  真正决策防御之事时,要不要与诸执政大臣商议,最终奏请天宣帝定度,这其中会受到多少掣肘?
  更为关键的,天宣帝的信任是极其不稳定的,甚至随时会出现反覆。
  这种种糟心事必然会一件接一件的发生,但徐怀又无能为力,他留下来干什么,跟在王禀身后受气?
  徐怀还是留在京畿之外,倘若备虏策完全不被采纳,他就率桐柏山卒在外围游击作战,打死也不会带桐柏山卒进汴梁;倘若备虏策被采纳或部分被采纳,徐怀就会争取南下,回到桐柏山,在桐柏山卒的基础之上组织更大规模的勤王义军。
  京西南路、京西北路、京东东路、京东西路现有的驻泊禁军,规模及战斗力都非常有限,备虏策真要被采纳,各地还需要大规模招募义军补充地方兵马的不足。
  ……
  ……
  很多事都来不及细说,王禀与景王赵湍带着史轸便匆匆赶往宫中——朱沆在朝臣之中还没到登堂入室的层次,之前是被召进宫中复旨,这会儿他也是先与徐怀返回府邸等候进一步的消息。
  荣乐县主此时也如霜打茄子,神色惶然问朱沆:“形势真如此危恶?”
  “你说呢?”朱沆没好气的反问道,“难不成我找景王、王相过来演戏唬你?”
  “那我们要如何做?你还不快派人去跟父亲说一声,是不是赶紧收拾一二即刻出城?”荣乐县主问道。
  “……”朱沆忍不住想翻白眼。
  之前消息没有传回,他还没有进宫复旨,府中女眷先收拾收拾出城,像往年一样,先到尉氏县南的庄子里过年节;待有小规模虏兵渡过黄河,女眷就趁势往南避难,他也可以心无旁鹜的留在汴梁,参与京师守御。
  现在荣乐县主与他老母以及长女朱多金,在朱桐及女婿朱璲等人的陪同下离开汴梁,也没有什么,但实在不宜再扩大范围了。
  要不然一顶临阵脱逃的帽子扣下来,谁能承受得住?
  再说了,荣乐县主的父亲是老郡王,是官家的堂兄,不持诏能随便离开汴梁吗?
  见朱沆不予理会,荣乐县主也完全没有先前的嚣张气焰,与缨云郡主及长女朱多金、女婿宋璲等一起往朱府走去——还没有进府邸,守在宅门前的家丁便小跑过来禀道:“璲公子的父亲宋公在府里等老爷回来!”
  “怎么不请宋璲父亲到前街去?”朱沆问道。
  他们与景王、王相到前街猫二胡子羊肉汤店,前宅的家丁是清楚的;朱芝当中还带人回来过一趟。
  “宋公说不妨碍老爷与殿下、王相议事,他没有什么急事!”家丁说道。
  朱沆朝徐怀苦涩一笑。
  宋廷山与他是儿女亲家,两家宅子也挨得极近,但朱沆与宋廷山的私人往来并不密切;而宋廷山在朝中是户部侍郎,也比他要权高位重多了。
  朱沆上次从征归来,宋廷山起先也只是先派儿子宋璲过来问候一声,然后挑了一个吉日在宅中摆宴,将他以及王禀、王番等人一并邀请过去喝酒,算是尽了接风洗尘的礼数。
  宋廷山这次急吼吼的亲自跑过来,说是没有什么急事,但朱沆也能猜到亲家应该神通广大、手眼通天,是已经听到什么消息,到他这里求证来了。
  不过,除了宋廷山是儿女亲家,不可能置之不理外,他们眼下除了等宫里的消息,也没有其他事情可做。
  朱沆看向徐怀问道:“要一起见一见宋璲他父亲?”
  徐怀点点头,但在与朱沆进朱宅之前,将郑屠、王宪喊过来,吩咐道:“你们去看现在都有谁回来了,带领二三十人去史轸宅上,便说史轸犯下诛族大罪,已被有司捉住,骗他家老小跟你们先行返回桐柏山!”又跟王萱说道,“我安排两人送你回去跟你父亲说一声,你也直接去淮源!”
  王番不管能不能辞去侍制之职,此时都不能随便离开汴梁的;而王禀真要能主持京畿防务,身边也必然需要一些人手相助,现在史轸跟随进宫了,他接下来就与王番以及卢雄、王孔等人留在王禀身边。
  王萱以及史轸的家人都不是什么重要人物,他们离开之后,王禀、史轸他们能少些牵挂,也无需分心去照料周全。
  至于朱家女眷以及这时候跑过来打探消息的宋廷山家女眷,倘若也想提前离开汴梁,也是可以一并安排……
  第八章 议和
  户部侍郎、宋璲的父亲宋廷山是个身形削瘦的中年人,要比朱沆年长五六岁,已经过了五旬年纪,黄脸瘦长,穿着便袍坐在朱家前宅的问玉堂里饮着茶,看到徐怀、朱沆、王举等人走进廊前,才慢悠悠的放下茶盏,起身来揖礼问道:
  “边事多劫难,朝中能像你这般不辞辛苦、不畏凶险的良臣已是不多,此行一切还算顺利吧?”
  朱沆回来除了洗漱一番、换上一身崭新的官服外,人就没有歇上一口气,甚至都没有吃上一口热饭;他这会儿也没有气力跟宋廷山玩推手,径直说道:
  “景王殿下与王相又进宫去了,将劝谏圣上出巡淮南,留太子坐镇汴梁监国……”
  宋廷山这时候什么心思,朱沆怎能还不清楚,他也没有力气跟宋廷山特别详细说一通形势有多险恶,直接给他说结论。
  “形势真险恶至此?”宋廷山手颤抖起来,将茶盏“啪”的碰落在地上,也顾及不上,颤声问朱沆。
  当世男女之防没有后世那么严密,荣乐县主除了在宅子里熙指气使惯了,此时却更是心思难安,跟着朱沆他们跑到前宅问玉堂来见宋廷山,想多了解一些情况。她看到宋廷山也一副方寸大乱的样子,越发慌乱起来。
  朱沆请徐怀、王举坐下,给宋廷山略加介绍,又说道:“我们跟景王殿下、王相说北地形势时,宋璲也在场,让宋璲给你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从府州赶回来,三天三夜都没有怎么合眼,回汴梁都没有歇一口气,刚又赶去宫里复旨,这时候真是坐着便能睡过去!”
  宋璲要比朱芝要年长些,但他一意想着以出身更高、在朝中更受重视的科举出仕,因此到这时还在府中苦读,并没有借着父祖恩荫在朝中谋个一官半职。
  虽然徐怀从演示赤扈骑行装及作战方式起,就没有瞒过诸多女眷及宋璲、朱桐等人,但宋璲之前两耳不闻窗外事,连府岚代忻诸州与管涔山、吕梁山的地理位置关系都未必能搞明白,一时间哪里能听明白那些微妙之处?
  当然,朱沆是他岳丈,这时候不便推辞,只能磕磕巴巴勉强将他还能想得起来的内容,都复述给他父亲宋廷山知道。
  好在宋廷山对形势恶劣也是有所预期的,宋璲复述得不怎么样,他还能大体听得明白,过了片晌,沉吟着问朱沆:“景王与王禀相公,就没有想过遣使找赤扈人议和?”
  “议和,宋兄怎么会想到这个?”朱沆愣怔了一下,讶异的看向宋廷山,似乎完全没有想到这两个字会从他口中问出。
  “……赤扈人远居漠北,不辞万里南征北战,所为不过财帛——我听说赤扈人这次之所以宣战,乃是刘世中、蔡元攸找他们借兵攻打下大同城,曾允诺城中财货、奴婢任其劫掠,然而在赤扈人攻入大同城后,刘世中、蔡元攸却又反悔,才最终激怒赤扈人。整件事说起来,也是我们理亏,”宋廷山说道,“不过,赤扈人在北边已经大肆劫掠月余,相信他们的怒气有所平息,他们的将卒也都逞得其欲,接下来应该会滋生思归之情,我以为未尝没有议和的可能啊!”
  朱沆眼睛瞪得溜圆,难以置信的盯住宋廷山看了好一会儿,才将胸臆中一股邪生起来的恶念强摁下去,声音有些生冷的说道:“却是有可能,却不知道哪个去赤扈人那里议和。我是贪生怕死的,不敢去见赤扈人……”
  “赤扈人在大同能先宣后战,之前又多番与我朝秘密互使,礼节都无亏处,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蛮横不讲道理——我想官家真要下决心议和,使臣却是不愁的,”宋廷山当然也能意识到这个话题令朱沆不喜,也不想闹得太不开心,又绕回来一些说道,“当然,我也就这么一说,是战是和,终究要诸相公与官家定度,我们在这里说再多,也只是妄想揣测而已……却不知二位军侯,以为我朝与赤扈有无议和的可能。”
  “……”宋廷山要不是朱沆的儿女亲家,徐怀能喷他脸上去,这会儿只是杵着脖子,不去理会宋廷山。
  王举年轻时是火爆脾气,却是矫诏之变后,为保全宗族,被迫隐姓埋名,性情要比以往隐忍得多,只是朝宋廷山咧嘴笑道:“是战是和,此等军国大计,乃官家与士臣共决之,我们一介武夫,哪有资格说三道四?”
  话不投机半句多,徐怀冷然而坐。
  朱沆、王举有一茬没一茬搭宋廷山的话,也是十分的生硬,即便荣乐县主、宋璲在一旁努力打圆场,气氛也是尴尬之极。
  没一会儿功夫,宋廷山便阴着脸起身告辞。
  宋璲虽说是朱家女婿,但这会儿只能先跟着宋廷山回去。
  “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便要冷脸着对人家,都恨不得将人家赶走,难怪你朱家的门庭越来越冷落了。”
  荣乐县主这会儿又不乐意了,说道,
  “我却觉得宋廷山有些话挺有道理:朝廷几次与赤扈人秘密互使,负责接洽的人都说赤扈使者颇为礼节,不类蛮虏,这次真要是我们理亏,致他们气恼不过开战,赔过财货,应该能息其怒气的——要不然,他们图啥啊?打仗是要死人的,刚才徐军侯那番话,真真是叫我吓了心魂都要散了,我觉得,要是能议和,哪怕是多赔些财货,也比死那么多人要好。”
  “你说图啥,你懂个屁?”
  朱沆拍着桌案,朝着荣乐县主低吼叫道,
  “大好江山,就是叫宋廷山这些人败坏的,你知不知道?王禀相公疾声痛呼赤扈人不能与谋,满朝文武有几人听进耳中,还不是一个个又贪又蠢,以为能谋燕云,却不是想赤扈人包藏祸心,以致现在引狼入室?但这些人怎么就不能醒悟过来,竟然真能以为赤扈人开战是因为刘世中、蔡元攸未能履约?议和,议和,朝廷准备拿多少财货,去填补赤扈人那如无底洞一般的欲壑,拿什么叫赤扈人适可而止、见好就收?靠你们去跟赤扈人讲道理吗?”
  “我也就顺着你们谈的话说一说。我整日在宅子里,说是生在富贵家,却打小连汴梁城都没怎么出去,你跟我一个妇道人家吼什么吼?我什么都不懂,不才是正常吗?”荣乐县主满腹委屈的叫道。
  “不懂就给我闭嘴!”
  天都要崩了,朱沆这时候也无心再去惯着荣乐县主,也无所谓在外人面前难看,朝着荣乐县主厉声喝斥。
  荣乐县主难以置信的盯住朱沆,没想到有一天会被他如此厉色教训,都忘了要怼回去。
  朱芝拽了拽他姐朱多金的袖襟,叫她赶紧将他娘扶下去,也先将缨云郡主带去后宅暂歇,还不知道景王与王禀进宫会有什么结果呢。
  看着朱多金将荣乐县主半搀半拖,与缨云郡主离开问玉堂,徐怀长吐一口气,似要将胸臆里的浊恨吐出去些,看向徐心庵、周景他们,说道:
  “我将种种部署的重点落在淮源,落在桐柏山,你们之前可能还有些奇怪——我知道你们对汴梁防御,多多少少是有些期待的。不过,你们现在是不是多多少少能明白过来,汴梁为什么最终注定不能守了吗?”
  徐心庵、周景、朱芝等人默然无语。
  徐怀苦叹道:
  “之前遍布朝野的主战派,因为联兵伐燕彻底溃灭,因为蔡铤的下诏入狱,看似烟消云散了,但他们中绝大多数人还密布朝堂内外——他们没有消失,也不会承认联兵伐燕的溃灭,是他们自己彻彻底底的看错了形势,他们只会将责任推卸到刘世中、蔡元攸无能与悔约上,他们也随时会像宋廷山这样,转变成议和派,又或者朝中有相当一批人这时候已经有议和的心思,只是他们此时还不敢露头,只敢叫宋廷山到这里来试探口风。这样的人太多,而真正有意与赤扈人决一死战者又太少……”
  第九章 信任
  王番虽然避开不见徐怀,却不反对王萱在徐怀的安排下,即刻离开汴梁,前往淮源暂避兵祸。
  为了不耽搁这边的安排,王萱很快就去而复返;她也没有浪费时间去收拾什么行囊,身边也仅有这些年跟着颠沛流离、辛苦得鬓发早已沾染霜华的乳娘翟娘子相伴。
  翟娘子原本是朱府的奴婢,她丈夫也是朱府仆人——两人作为陪嫁,一并随王萱她娘嫁入王家。七年前王番秘使赤扈,翟娘子的丈夫、儿子作为随扈跟从,葬身域外未能得归,因此这一年多来,她也是越发衰老了。
  翟娘子到朱府,拽着王萱先去拜见老夫人及当家主母荣乐县主。待她们再回到偏院来见徐怀时,前往接史轸家人的郑屠、王宪准备好一切,也赶过来跟徐怀辞行: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