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网 > 历史 > 八零之走出枣儿沟 > 第24章
  接下来几天依旧是重复昨天的故事,打完麦子紧接着又要种水稻,种稻前要挖田犁田,真是一刻都不得休息。
  山里没有机器,只有靠锄头,一锄一锄地挖,把泥土挖过来了,凸凹不平,还要整平滑,方便插秧。偌大一块田,全部挖完,可真不容易。一天下来,手掌全是水泡,钻心地痛。第二天天亮,水泡还没好,就又要继续,让旧伤添新创。
  挖完田,犁完田,就要插秧了。
  早上四点,谈湘起床跟着爷爷奶奶去田地里拔秧子,走在田埂上,谈湘感到有些摇晃,她还没完全清醒。拔完秧之后,还需要将它们挑到待插秧的田边。这时候谈湘就会回去给大家做早饭,等做好了把早饭送到田头。
  沈南星是村里插秧能手,插得又快又整齐。她弯下腰,只见水花飞溅,哗哗作响,谈二牛和谈国青都被远远地甩在身后了。
  刚嫁过来的那年,她被蚂蟥叮了都会大叫出声,如今她这纯熟的插秧技术,任谁路过了看一眼都要夸上几句的。
  炎热的天气令人头发晒得昏沉,栽秧时稻田的水都被太阳灼热,蚂蝗和虫子在地上爬行无处不在,手指因为长时间浸泡而泡破,到了晚上,闷热的天气使得蚊子成群结队,根本无法入眠。
  清晨天还未亮就要下地劳作,直到天色完全黑透才结束工作,谈湘真不知道自己这些天是怎么熬过来的。
  谈湘是在是不敢想象,若是将来每年都来上一遍,她要怎么承受,其实她的活计已经算是轻松的了,回来做饭的时候还能稍加喘息,她实在是不敢想,爷爷奶奶和小叔他们这些天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
  更要命的事,因着枣儿沟的地形,即使以后机器普及了他们这也很难用到。
  想到这里,谈湘更坚定了她带着家人走出去的信念。
  劳作这么辛苦,若是这时候再吃不好,那真是铁打的人也要熬坏,是以谈湘在一日三餐上,十分的上心。为了能让干活的人吃好吃饱,谈湘是非常舍得花钱花心思的。
  早上每人一个鸡蛋是必须的,自己家里的吃完了就去村里其他人家换,这年头鸡蛋只要五分钱一个,其实并不贵,却是补充营养的好方式,只是庄稼人节俭惯了,不舍得罢了。
  中午是馒头或者米饭,下饭菜必须烧的有滋有味,油呀盐呀不要不舍得放,早春时候菜地里种下的蔬菜都已经能吃了,夏天人们吃的最多就是茄子缸豆,那真是能吃到吐,可谈湘手艺好,又舍得放油,茄子切成滚刀块,青椒用手掰成块,再加上土豆块一起翻炒,一道有滋有味的地三鲜就做好了。
  夏天的河里,小溪边,多的是黄鳝螃蟹龙虾田螺,那些年纪小地里帮不上忙的小孩子们就喜欢捣鼓这些玩意。
  谈湘在去小溪边洗衣服的时候就遇上了正在抓黄鳝的小子们,一阵交谈后谈湘用一毛一条的价格买了五条大拇指粗的黄鳝。孩子们得了钱,高兴的跑去山下的镇上买冰棍去了。
  镇上的冰棍只有两种,白糖冰棍和绿豆冰棍。白糖冰棍两分钱一根,绿豆冰棍四分钱一根,一般小孩子们只舍得买白糖冰棍,甜滋滋的能舔上好久。
  谈湘用从小孩子那换来的黄鳝做了一道红椒仔姜焖黄鳝,开胃的辣椒,性温解腻的嫩姜,鲜美的黄鳝,这几样组合在一起那真叫一个美味,一口咬下去,那真是让人涎水吞咽,唇齿添香。
  田埂上,就着这道黄鳝,谈二牛他们那叫吃得一个满足,惹得隔壁田间的李桂花都忍不住往这边凑,她家田地也不少,谈国栋和谈爱超都出去打工了,谈大牛年纪大了早就不下地了,这种田的重担就都落到了她和另外两个儿子儿媳身上,这段时间也是忙得不行。
  等晚上大家手工回家,谈湘再给大家下一碗鳝丝面,补充大家这一天消耗的能量。
  挖田时,也经常挖到躲在泥土深处的泥鳅黄鳝,得知这些东西谈湘会料理,他就把捉到的青蛙、泥鳅、黄鳝拴在一根稻草上带回家。
  谈湘把这些给收拾了,做上一道香辣泥鳅,再来一道青椒炒青蛙,给大家加菜。
  第14章 竹骨扇
  插完秧苗双抢就算正式完成了,后面的施肥,打药就不急在一时了。
  倒是收回来的麦子要赶紧晾晒,可不能耽误了交公粮,这是每个村的任务,晚交一天村里的干部都是要上门来催的。
  交公粮的得是最好的稻谷,不然是会被退回来的。
  麦子晒好,用麻袋装上,用板车拖着去镇上的粮站。
  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像是要烧着一般,谈国青在前面拉,谈湘在后面推,两个小时后,两人来到了镇里的收粮站。
  交公粮的队伍排得很长,附近连一棵树都没有,周围陌生的农民们都是满头大汗,他们一边用草帽扇着风,一边抱怨着。
  直到下午三点左右才轮到谈湘他们,交完公粮,两人都松了一口气。
  谈国青推着空了的板车走出了收粮站,看着没精打采的谈湘说道:
  “累坏了吧,昨天水库那边放水捕鱼,今天市场上鱼肯定便宜,走,小叔带你卖鱼去!”
  听到要有鱼吃了,谈湘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赶紧跟上了谈国青。
  今天来买鱼的人还真不少,忙活了这么久,就是再抠门的人家也舍得吃点荤腥的,谈湘一个劲的往里面挤,生怕抢不到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