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网 > 历史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348节
  李伟看着这些一脸谄媚的狐朋狗友们,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人上人!
  众人也纷纷散去,火急火燎的去筹备资金,准备南下购买冬衣。
  九月三十日。
  南直隶,安庆府。
  带领南京左右卫移镇安庆府后,果然和张居正所料的,林德阳所带领的浙江新军并没有杀入徽州府。
  从《警世报》的消息上看,林德阳正在募集景德镇当地的窑工、陶瓷工匠,说是成立了什么陶瓷匠人行会,鼓励工匠自己创办工坊。
  更让张居正觉得匪夷所思的,林德阳竟然带着军队去疏通水系,试图打通南宋从泉州出口瓷器的故道。
  南宋到蒙元期间,景德镇就是瓷器中心,那时候景德镇的瓷器,通过鄱阳湖水路运输,经过抚河、广昌、福建宁化,再通过清溪河、九龙江抵达泉州或者漳州,然后通过海运出海。
  在那个时候,景德镇就有从事瓷器的匠人几万户,整个城市都烟雾缭绕,白天也如同黑夜一样。
  但是大明禁绝海运之后,景德镇瓷器就只能内销了,民窑逐渐凋敝。
  而朝廷官窑又不断的压榨窑户,导致嘉靖年间景德镇瓷器烧制水平衰落。
  中原瓷器如今在南洋的市场上,甚至还不如越南钵场窑场的瓷器。
  林德阳忙着在景德镇恢复瓷器生产,林良珺的第二旅也停止了攻击其他府县,专心在九江府打造水师,成功截断了长江航运。
  湖广的粮食是铁定没办法通过长江航运南下了。
  张居正合上报纸叹息一声,湖广当然不止一条运输粮食的通道,但是通过陆运粮食人力成本巨大,而且沿途损耗也是极大。
  张居正在翰林院的时候看过朝廷的档案,在正统年曾经因为长江泛滥,导致湖广粮食用陆运送到京师。
  十成的粮食最后只有三成能够运到京师,更可怕的是征发的运送民夫十个人最后只有三个人回去。
  诚意伯刘世延巡视完了安庆府的城防,匆忙来到了张居正的府上。
  “部堂,今日刚刚发现九江一支敌船,果不其然他们的目标是安庆!”
  刘世延驱赶了九江的侦查船,匆忙向张居正报告。
  刘世延忧心忡忡的说道:“我军士气低下,是我亲自架船才驱逐敌舰,若是这样下去,如何能守住安庆啊!”
  张居正说道:“诚意伯,我准备在安庆铸炮!”
  “铸炮?”
  张居正说道:“安庆有铁,可以仿效阳明公铸佛郎机炮,我已经向南京兵部和工部写信了,将南京城所有的铁匠、炮匠和枪匠都拉到安庆来,我要在安庆办炮厂。”
  刘世延说道:“若是有炮,自然能守住,不过贼军在九江用的那种天雷怎么办?”
  九江陷落的细节张居正和刘世延已经打听到了,最重要的自然是那种能瞬间毁灭城墙的恐怖武器了。
  张居正说道:“苏贼若是真能驱使天雷,直接去京师好了,何必和我们在这里耗?”
  “我推测也是类似药火的炸药,只不过威力大些。”
  “苏贼夜间动手,说明这种药火不能通过炮弹抛射,必定是趁着夜色靠近城墙安放的。”
  “我们在安庆只要沿岸设立炮台,加强夜间巡防,定然可以防住。”
  听到张居正这么分析,刘世延果然觉得很有道理,心中的不安总算是放下了一些。
  张居正又说道:
  “我看了苏贼的《告民三则》,为何苏泽只有二省六府(江西四府),士卒却能足饷,民政也能安稳?百姓要征的税却比我们少这么多?”
  刘世延不通民政,但是他也算是了解地方,他立刻说道:“都是那些贪官污吏盘剥了!”
  张居正点头说道:“我请求朝廷在南直隶试行一条鞭法,把各府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此外在南直隶重行钞关税法,课征商税,专门用于平叛的军资。”
  刘世延听的心生激荡,他问道:“部堂,可行吗?”
  张居正说道:“当然可行,此法乃是本朝初大臣桂萼所提出,张某不过是补全了其中一些细则。”
  “哎,当年若是陛下即位之初就能推行此法,大明又怎么会到如此地步。”
  刘世延还是说道:“可是部堂。”
  “我知道,我是兵部侍郎,主管南直隶民政的是赵贞吉赵大人,我已经给赵大人写信了,希望他支持变法,变法首倡也可以让给他。”
  “如今已经到了不变法不行的时候了!”
  ps,福建铁业的问题:
  明代的冶铁其实已经很发达了,虽然炒钢法这项技术是否能有效炼钢存在争议,但是明代距离炼钢时代差的就是一个反射盖保温和水力鼓风提升炉温了,实在可惜。
  至于煤气加温和平炉炼钢法,其实难度并不算大。绝对算不上技术代差。
  嘉靖年,福建就有大鉴炉三座,每座匠户2500人以上,每炉产铁水48600斤。
  福建龙溪、政和,南直隶芜湖,民营冶铁业也很发达,龙溪铁炉的用工多达五百人,政和也有百人,芜湖更是有“苏钢”作坊几十家,每家都有雇工百余人。
  浙江、广东的矿徒更是多达万人。
  这些,都是清代衰落的。
  第327章 九边,救俞
  接到张居正信件的赵贞吉,正在和自己的幕僚商议如何处理。
  幕僚们议论纷纷,姓孙的绍兴师爷说道:
  “东翁,历来变法总是要得罪一批人的,更何况是涉及到财本的一条鞭法呢,自古以来首倡变法者往往都不得善终。”
  赵贞吉点点头说道:“确实如此,其他人都离开,孙师爷留下。”
  其他师爷羡慕的看着孙师爷,然后向赵贞吉拱手道别离开。
  等到其他师爷都离开了,赵贞吉这才说道:“先生以为,如今本官要如何做?”
  孙师爷停顿了一会儿说道:“离开南直隶。”
  赵贞吉立刻笑道:“孙师爷果然和我想到一块去了。”
  孙师爷立刻说道:“主政南直隶,怎么做都只能无功有过。东翁的志向是入阁拜相,继续留在南直隶就断了入阁之路了。”
  赵贞吉问道:“先生,如今国事飘摇,朝廷信任我让我主政南直隶,我要如何才能离开南直隶呢?”
  孙师爷看向赵贞吉说道:“东翁,您已经知道答案,何必要问我呢?”
  赵贞吉摸着精致的胡子说道:“还请孙幕友说清楚。”
  孙师爷还是吞吞吐吐的,赵贞吉说道:“那这样,我写上一字,你也写一字,看看我们想的是不是一样?”
  两人各自拿出一块残纸,写上了一个字。
  只看到赵贞吉上写一个“徐”字,而孙师爷则写了两个字,“反徐”,赵贞吉对着孙师爷一笑说道:
  “孙幕友大才,日后我们要多亲近亲近。”
  接着赵贞吉又问道:“张部堂的一条鞭法怎么办?”
  孙师爷立刻说道:“拖,今年秋粮征收在即,不能这个时候变换财法,东翁可以拖上一会儿。”
  “等到东翁调离南直隶,张部堂就不会再找您了。”
  赵贞吉说道:“果然妙策,就按照孙幕友的方法办!”
  十月,南直隶户部侍郎赵贞吉,向皇帝密揭弹劾徐阶家族在松江府的不法事。
  赵贞吉并没有弹劾徐阶家族勾结叛军,而是将徐阶家几年前侵占兼并土地的案子翻出来。
  赵贞吉很清楚,龙椅上这位帝王的想法。
  每一个内阁首辅,都会有一个虎视眈眈的内阁次辅在看着,这就是嘉靖皇帝的异论相搅之术。
  从杨廷和到夏言,从夏言到严嵩,再从严嵩到徐阶,全都是如此。
  这样内阁就不会出现一手遮天的权臣,这也是嘉靖每次都能处理掉首辅后,朝堂依然能正常运转的原因。
  但是这一次清流组阁,内阁中却没有这样的人物。
  徐阶是心学大儒,如今留在他内阁中的,如李春芳之流都是些子弟辈的大臣,根本不敢和徐阶对抗。
  而更让皇帝坐卧不安的,是清流还支持裕王。
  储君、阁臣,这已经让精通权术的嘉靖皇帝感到惊惧难安了。
  赵贞吉自然知道,自己这份密揭根本不可能将徐阶拉下马。
  但这是他的一份态度,他旗帜鲜明反对徐阶的态度,将有可能成为他入阁的台阶。
  与此同时,九边。
  九边的概念很大,几乎囊括了大明帝国整个北方地区。
  从东往西一字排开分别是:辽东、蓟镇、宣府、大同、山西、延绥、宁夏、固原、甘肃。
  因为明末的印象,很多人都认为明代设置九边是防御女真人的。
  实际上在嘉靖时期,明帝国最大的敌人还是蒙古人,九边的防御体系是用来防御蒙古俺答的。
  此时的女真部落还没有崛起,甚至还是大明王朝的小弟,经常帮着大明的边军去打蒙古人。
  大同镇,就是“宣大”的“大”,驻大同府,总兵佩征西前将军印。
  大同镇的负责区域是山西行都司,其基础也是山西行都司下辖的左右云玉阳和天镇等三所十四卫。
  明初的时候大同是藩王边镇,不过自从永乐帝靖难成功之后,再也不敢将边军交给兄弟子侄手里,大同总兵官改为勋贵武官统领。
  等到土木堡之变后,勋贵更拉胯了,九边的总兵官也不再是勋贵的专属职位了。
  比如现任大同总兵官姜应熊,就是一个武将出身的总兵官。
  九边总兵官在武将之中也算是顶级的职位,不过这位姜总兵却战战兢兢。
  原因也很简单,大明朝的边军总兵官是烫屁股的位置,尤其是嘉靖朝的大同总兵官,简直就如同被人施展了魔咒一般,几乎所有在这个位置上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最有名的大同总兵名叫仇鸾,此君曾经煊赫一时,甚至能和朝廷中的权臣抗礼。
  还主导了大同马市,可以说是风光一时。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