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网 > 历史 > 七十年代韩小英 > 七十年代韩小英 第47节
  “怕是不能,我下乡还不到一年呢,按规定今年是没有年假的,姐,你也不用担心,家里有大哥在呢,不会出什么事的。”她大哥老实归老实,可凡事心里有章程。
  她妈想改嫁就让她走吧,反正她爸去世这么多年了,她也没为她们这些儿女做过什么,一直是她大哥在养家,她妈走了没准儿家里还能消停消停呢。
  “我知道,大哥一向有担当,我倒是不怎么太担心,就是你怪可惜的,要是再坚持坚持就好了,咱妈改嫁以后就没人能逼你下乡了。”韩小云长吁短叹一阵惋惜,小英学习好,不接着读书白瞎了,她们家一个高中生都没有,小莲不知道能不能争气。
  韩小英摇摇头,也不见起,她嫂子可不是个省油的灯,也是个见钱眼开的,只不过有她大哥压着,一时半会做不出来什么,以后就不知道了。
  而且她必须要承认,没有她写的那份举报信,韩志勇不会这么早进监狱,她妈就不会想要卖工作,之后的事可能也不会接踵而来吧。
  她妈那人一向自私,儿女们在她心里,除了利用和依靠没有别的用处,可折腾了一圈下来,发现所有儿女都靠不上了,她妈就打算另辟蹊径,为自己以后打算,。
  改嫁的事不一定是她大舅说劝两句后心动的,估计她早就想了,只是碍于颜面没主动给自己张罗罢了,她大舅一劝不就正好有了借口。
  韩小英想得通透,只是没跟她姐说,不然她姐免不了又要生气,气坏了身体犯不上。
  谭雅婷在厨房做饭呢,小英不放心,拉着她姐出去看看,亲姐妹也不用见外,韩小云也有一手好厨艺,姐妹俩做了好几道菜。
  等热热闹闹的吃过饭,魏正国去男知青那边休息了,她姐妹俩还有谭雅婷又说了半天的话才睡下。
  韩小云惦记家里,见小英过得不错,她就放心了,在宋家堡住了两晚便匆匆离开了。
  她走之前给小英留下一大包东西,除了几斤羊毛线,其他全是吃的,是生怕她跟魏正国来了,又是吃又是住的,让小英难做,还特意留下十斤通城小米,可谓是替妹妹考虑周全。
  韩小英也准备了一包东北特产,让她姐带回家去,之前她没想往家里寄东西,怕被她妈给惦记上,到时候甩都甩不掉。
  现在好,不用担心了。她还让她姐到家就给她写信,迫切想知道家里的情况。
  姐妹俩嘴上都劝彼此不用担心,可怎么能不担心?她们那个妈扔下一大家子,说改嫁就改嫁,当时指不定怎么闹腾呢!
  送走韩小云跟魏正国,天冷就越发冷了,生产队合算完工分分粮食。
  韩小英大半年的工分折算下来,够她一年的口粮,但没余下几毛钱,其实她还算不错,至少没倒挂。
  谭雅婷就不行了,她没分到多少粮食,只能拿钱买工分,勉勉强强凑够了明年的口粮,至于其他东西就不用想了,给钱也没人乐意跟她换,她也不缺。
  她家里早就给寄来一包棉衣跟吃的东西,不知道多少人嫉妒羡慕呢。
  韩小英收到定城来的信已经快阳历年了,她妈改嫁一个月了,工作自然是带走了,只不过不在灯泡厂了,跟人家换去了机械厂,现在在机械厂的食堂上班。
  她大舅的幺子也被弄进了机械厂当学徒,可见劝她妈改嫁是捞到了实惠,那个鳏夫有些能耐,就是不知道为什么看上她寡妇妈了,韩小云在信里没说,韩小英也无从得知。
  家里眼下还好,韩小云带着对象回去了,给家里添了几分人气,小莲懂事了,知道主动帮忙干活做家务带侄子了。
  只是志强还小,梦里想妈哭了好几回,可即使哭他也不愿意随娘改嫁去继父家生活,可见他对齐淑珍也没大家以为的那么眷恋,谁离开了谁不能活?
  第58章 谢伯伯
  快进腊月了, 天气越发的冷了。
  天冷,韩小英不爱出门,她把织好的毛衣放进袋子里仔细封好, 转身交给谭雅婷。
  叮嘱道:“婷姐地址你收好了,别弄丢了, 天冷你多穿点, 手套戴上,我给你灌了个热水袋别忘了拿。”
  谭雅婷穿上了军大衣,头上裹得严严实实的,她正要跟郑家和要去公社呢, 顺便帮小英寄个包裹。
  听小英这絮絮叨叨的,她忍不住打趣道:“知道了小管家婆, 都说了好几遍了,一会儿我们走了, 你在家乖乖的哈,姐回来给你买好吃的。”
  韩小英笑着在她身上拍了一下,目送她出了门,老赶叔的马车在外头等着呢。
  每个月郑家和都要去一两次公社, 有时候李明伟跟着,有时候谭雅婷也会一起去, 韩小英没事儿很少去, 也不是不爱出门。
  她隐隐觉得郑家和对谭雅婷有那个意思, 她不跟着碍眼他们的眼, 没看今天李明伟都没跟着,早出门溜达去了, 估计也看出来了。
  一个人在家, 她收拾完屋子之后, 没人打扰,很是安静的看了会儿书。
  现在天短夜长,为了不让人说嘴,他们几个也跟村里人一样改吃两顿饭了,不过谁要是饿,也会加一顿,反正他们买了不少高价粮,粮食足够吃了,他们又都是不会委屈自己的,这样对外说是吃两顿饭,实际上还是一天三顿。
  看着炕上小桌子上的旧手表,时间还早了,韩小英放下书,准备再坐会针线,然后再把早上剩的饭热上也来得及,一会儿李明伟可能会回来吃饭。
  她刚缝了两针,就听外头大门“砰砰砰”的响,有人在敲大门。
  她一个人在家,大门是从里面插着的,她以为是李明伟回来了,便赶紧出来开门。
  “韩小英!”听着声音确是刘金枝。
  韩小英打开大门,告诉穿着花棉袄的刘金枝说道:“金枝,婷姐上公社去了,要下午才能回来呢。”刘金枝每次来都是找谭雅婷的,不是来找她的。
  “我不找婷姐,是我爸叫我来找你的,韩小英,那个你表哥他爸来了,现在在我家呢,你快去见见吧。”刘金枝说着搓了搓手,她出来时忘记带手捂子了,手冻跟猫抓的似的,搓完赶紧放进袖筒里。
  韩小英听完怔了一下,随即才反应过来,是谢伯伯谢良玉来了,她忙道:“等我进屋拿个围巾,这就去。”不过谢伯伯怎么来?难道是专程来看她的?可是怎么在大队长家?韩小英一肚子疑问。
  “你快点啊,外头可冷了,多穿点儿。”刘金枝跟她进了院子,但没进屋。
  韩小英回屋给自己加了一件厚外套,然后戴上帽子拿上手套,锁了门出来了。
  “给,手套借你戴。”
  刘金枝接过她递过来的毛线手套,高兴的戴上了,这手套是韩小英自己织的。
  她姐来上次给她带来几斤羊毛线,她思来想去的,还有给谢平安织了件毛衣寄去了。
  反正她年龄还小,谢平安也没对象呢,真传出什么也没事,不行她就当毛衣是给她大哥织的好了,不然她实在想不出来,拿什么还人家的人情,
  她姐拿来的毛线有大半是军绿色的,这个颜色现下很时兴,男女都能用,给谢平安织完毛衣还剩下一点毛线,她就织了副手套。
  还有一些浅蓝的毛线,她给自己织成了毛衣,已经穿在身上了,她棉袄当时做得肥大了些,里面能套件毛衣,外面再穿上厚外套,即使没有大衣,出门时也不会太冷。
  “韩小英,这手套是你自己织的?真好看。”刘金枝一脸羡慕,韩小英是她见过的手最巧的,才十五岁就什么都会,她妈不知夸了多少回了。
  韩小英双手揣在外套口兜里,头上也系着围巾,对刘金枝点点头,她不但会织,而且会织的花样儿很多呢,有前世长年累月积攒下来的技艺,也有在家跟她妈学的。
  也不用担心别人怀疑,因为十五岁的她确实会一点毛线活,她姐也知道的,不然也不会给她带毛线,而不是是织好了再给她。
  村道上这会儿没什么人,天冷没事儿都不出门,都在家猫冬呢。
  她跟着刘金枝很快到了刘家,进了院子。
  张翠云正在院子里的雪堆边上杀鸡,见她来了,立马眉眼带笑的,“来了韩知青,快进屋吧,外头怪冷的。”语气客套的又带着一丝讨好。
  韩小英轻嗯了一声,没说什么,跟着刘金枝进了屋。
  谢良玉来了已经有一会儿了,屋里跟刘清福说话呢,见她进来就不由得看过来。
  小丫头确实长得瘦小,看着身量还没长开呢,果真跟儿子说的一般,就是个孩子,可家里怎么就忍心让她下乡来吃苦受罪,谢良玉在心里默默的叹了一声,估计也是没办法吧。
  他心里在叹息面上确不显,他很温和的说道:“你是小英吧,我是你谢伯伯。”
  韩小英进门后也在打量他,跟谢平安不愧是父子,他们简直太像了。
  听谢良玉这么说,她立马笑道:“表哥跟伯伯很像,我一眼就认出伯伯来了。”
  “呵呵,这孩子嘴怪会说的。”谢良玉笑了笑,这丫头看着小小的一个,却眉清眼正,说话也伶俐,看着比他想象中的还要通透,应该错不了。
  刘清福在一旁道:“韩知青快上炕坐吧,今儿个外头可冷了。”
  “不用上炕了大叔,我不冷,谢伯伯你是刚到吗?”韩小英没急着上炕,还不知道谢伯伯有什么安排呢。
  “我昨天到旁的村子办案,今天没事儿了,就过来看看你,听说你换院子了,新屋子冷吗?柴火够不够烧?”前些日子这丫头还托人捎了很多山货给他,自己不容易还惦记他。
  他也一直想过来看看,虽然儿子说这丫头不会吃亏,可不亲眼看看还不放心。
  只是他工作太忙,受伤出院调养了一段时间后,他就升职了,成了县公安局的局长,工作比以前更忙了,根本没时间过来。
  昨天这边正好有个案子,他就跟着一块过来了。
  韩小英没打听,什么案子要他个大局长亲自下来察?那案子肯定不小,没准儿要保密呢,于是她一句都没问。
  只道:“新屋子一点儿不冷,柴火也够烧了,谢伯伯我挺好的,您不用惦记我。”田舅舅跟她说好几次,谢良玉是最重情义承诺的,果然没说错,无亲无故的竟然这般记挂她。
  刘清福在一旁说道,“韩知青她们新换的屋子确实不赖,谢局长放心吧,挺好的。”
  他感觉这位谢局长根本不是来办案子的,更像是专程来看韩知青的,不然他怎么没听说附近哪个村子出了事儿?他消息一向灵通的,有案子发生他不可能不知道。
  谢良玉点点头,笑着打趣道:“你好伯伯就放心了,不然你有个好歹,你田姥姥饶不了我。”他那位首长霸道着呢,他可怵她了。
  “不会的,田姥姥人可好了,”不知道谢伯伯跟田姥姥是什么关系,韩小英没好意思问,但听着这语气关系应该很亲近。
  “谢伯伯,你要不去我们新院子看看?”张翠云在外头杀鸡呢,刘家这是想要留谢伯伯吃饭,但她估计谢伯伯不会留,彼此又没多大交情,怎么会留下吃饭?
  谢良玉仍旧笑呵呵的,顺她话茬说了声,“好,伯伯正想跟你去认认门呢,不然下次来还得麻烦刘老弟。”他今天进村的时候,正好碰到这位刘大队长,百般邀请他到家里坐坐,不然他就直接去找小丫头了,怎么会在刘家坐这么长时间。
  说着谢良玉已经拿上了大衣。
  刘清福在一旁张嘴要说什么,谢良玉对他摆摆手,没给他机会说话,直接跟韩小英出了门。
  刘清福没办法,只好跟着送出来。
  送到大门口,谢良玉便回身叫他留步,“刘老弟回去忙吧,不用送了,打扰了这么长时间怪不好意思的,我先去丫头那儿瞅一眼,然后去找宋大夫看看。”既然来了,就顺便找宋大夫把个脉。
  刘清福只好停在大门口,没继续送,他今天在村口巧遇到这位跟他打听韩知青的谢局长,直接把人带回家来了,陪着说了半天话,还想着留顿饭,没想到家里鸡都杀了,人还是走了,白忙乎了。
  “爸,韩小英咋走了,我手套还没还给她呢。”刘金枝随后追出来,可惜小英已经走远了。
  “明个儿再去还吧,她忙着招待她谢伯伯呢,你别去添乱了。”刘清福看了自己傻闺女一眼,转身回屋了。
  刘金枝想了想,她嫂子杀鸡呢,她要在家等着吃肉,手套就不去还了,等她戴两天再给韩小英。
  韩小英也忘了手套这回事儿,出了门才想起来,不过她没回去,带着谢良玉到了三队。
  谢良玉没进院子,只在门外仔细瞅了两眼,认了门之后就让小英带他去宋大夫家。
  宋大夫家在住前趟房,跟小英她们住的院子隔着不过百十米,而附近这一片住的都是宋家人,有啥事儿喊一嗓子都能听见。
  韩小英她们搬来三队后,跟宋家人没少往来,相处得还不错。她也经常从宋大夫家门前路过,遇到了也会说话,但是从来没进过院子。
  上次是领谢平安来的,这是陪谢伯伯,一共就来了这么两次。
  宋博古在家,冬天他很少出门看病,听见有人敲门,他正在院子里,就出来开门。
  见门外的是谢良玉还很意外,“谢同志,你这是来?”
  “我来找老哥把个脉。”谢良玉笑道,平常他跟谁都是和和气气的。
  “请进来吧。”宋博古比谢良玉大几岁,头发白了许多,看着比谢良玉老不少,他说完错开身,把谢良玉跟韩小英让到院子里,
  他家院子比韩小英她们住的可大多了,光一排正房就有五大间,东西厢房各三间,还有前排房。
  红砖围墙的四合院,看着特别像样,宋家堡像这样的院子不止宋大夫他们一家,都是以前盖的。
  大队长家院子瞅着比这还利索呢,所以他家院子也不算打眼。
  韩小英挺喜欢这样的院子,看着非常有生活气息,宋家人也勤快,院子里收拾得很干净,一点杂物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