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网 > 历史 > 我妻薄情 > 我妻薄情 第263节
  众丫头在厢房拼了两张八仙桌,凑了钱叫了桌席面,请林妈妈坐上?首,其他人在下头随意坐了,一面吃酒菜,一面行酒令。
  都没?读过什么书,自然玩不了风雅,便只划拳,输的喝一杯。
  林妈妈年纪大,陪她们闹了会?儿便觉得累,也知道自己多留不合适,说:“东边不能一个人也没?有,我先回去了。”
  玛瑙忙道:“我同妈妈一道。”
  “不必,夫人专程给的恩典,辜负反倒不美。”林妈妈明事理,也不忘记敲打她们,“你们算是好命,跟了个善心?慈和的主子,我们年轻的时候,哪有这过节的福分。”
  丫头们赶紧应下:“都记着呢。”“绝不敢放肆的。”“妈妈放心?。”
  林妈妈这才起身回去。
  她一走,丫头们愈发随意,你灌我一杯,我捉弄你两回,闹得累了,各自寻地?方坐着说话。
  做丫头的,谁没?点苦楚,薄酒下肚,也就勾出无限心?事来。
  竹篱握着金簪,悄悄走到玛瑙的身边,将簪递给她:“这是我孝敬姐姐的。”
  玛瑙忙道:“莫要如?此,是你赢的就收下,夫人也不喜欢这个。”
  见她面色为难,也叹了口气,道:“你放宽心?。”
  竹篱低头绞着衣襟,不安地?问:“姐姐,夫人到底……”她嗫嚅着不敢问。
  玛瑙正色道:“我知道,你听那些?外头来的说了些?有的没?的,她们是商户人家出来,最不讲规矩。夫人的脾气你是知道的,真要卖了你,哪还用等到今天?”
  竹篱都快哭了:“我、我不知道,爷每次看我,都像看脏东西,我真的怕……”
  “唉。”玛瑙摇摇头,搂着她靠着自己坐下,“依我看,夫人的意思,是想等竹枝她们放出去时,顺带把你也放了。”
  竹篱不吭声。
  玛瑙问:“你不想出去配人?”
  她咬着嘴唇,半晌,实话实说:“我知道,爷是不会?收我的,可?出去……我、我也怕……”
  玛瑙叹了口气,也惆怅起来。
  她们这样的丫头,生?在内宅,长在内宅,没?有见过外男,忽然就要被?配给一个小厮管事,以后给他生?孩子,生?的孩子又继续伺候人,实在是……没?个指望。
  靠墙的炕角,喜鹊和竹枝也在说悄悄话。
  竹枝说:“也不知道家里怎么样了。”
  喜鹊道:“你想家了?”
  “我还没?离开过侯府这么久呢。”竹枝道,“你呢?”
  喜鹊道:“我也是,不过,我爹妈有哥哥弟弟照顾,我倒是不担心?。”她十分乐观,“其实,外面也挺有趣的,从前闷在家里,天都是小小的。”
  竹枝也笑了:“大同这边穷是穷了些?,不过比京里松快。”又中肯道,“夫人脾气好,从前爷不大回院子,我们也不敢出去,一天天地?闷着。”
  她俩说起针线上?的事来,讨论要不要织两件毛衣,送信的时候捎带回去,也好让家里安心?。
  庭院里,梅韵独自坐在葡萄架下,怔怔地?望着天空的月亮。
  她久违地?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依稀记得家里有个篱笆,也能看见月亮。但?想回忆家人的模样,却发现已经记不清了。
  一霎间,潸然泪落。
  第216章 毛衣店
  几乎整个七月, 程丹若都在为毛衣书而?奋斗。
  谢玄英替她?找到了芦苇笔,这是在西?北地区才有的硬笔, 芦苇所制, 笔头削成斜角,中?间一道缝,与现代钢笔的笔舌一模一样, 储墨很好, 书写也流畅。
  她?靠着?这本土化的硬笔,终于顺利画出十几幅教程图。
  正式交付刻印前?, 专程叫了严刑书的孙女来, 她?十三岁, 略识得?几个字, 懂一些女红。
  程丹若让她?看着?图学, 她?只研究了一下午,就顺利织出了一段料子。
  但严小娘子也说,最好能配有文字, 不然光看图还是有些吃力。
  程丹若当然也打算配文字, 可?图样一定要考虑到大多数妇女的文化水平,文字只能辅助, 还是要靠图。
  不管怎么说,既然一个全未接触过?毛衣的人,能照本宣科织出正确的针法, 那么姑且可?以刊印了。
  ——她?没有时间再?逐一修改,八月份,无论如何都该开始推广, 否则就赶不上这个冬天。
  若是不好,明年改版就是。
  而?这本教打毛衣的书, 就很质朴地被命名为《毛衣图》。这回,程丹若用了上次谢玄英的建议,署名为程措措。
  她?自掏腰包,花五十两刻印此书,要求商号在推广时,将此书租赁给购买毛线的妇女。
  一天只收一文钱,抄写免费。
  最初,鲍、程两人都不太情愿就这么传开,假如垄断一段时间,无疑赚更多。
  可?转念一想,只要拿到毛衣,心灵手?巧的妇人不难拆解,一样传开,且从来没有做丝绸生意的人,怕女人学会织布的,便应承下来,着?手?推广。
  他们收走了程丹若与云金桑布交易的大量羊毛(当然,购买陶器的费用也由他们出了),开始清洗、染色、纺线。
  八月,大同府开出了第一家毛线店。
  这是稀奇东西?,百姓们当然要围观一阵。
  小二?趁机对人宣传:“这是知府夫人发?明的法子,把羊毛织成衣裳,粗毛的相当便宜,两钱银子一件,这可?是毛啊。”
  虽说程丹若不大上街,可?衙门很多本地人,大同的百姓或多或少知道,她?其?实就是大同人,对她?的观感一向不错。
  再?加上贵妇人的名人效应,难免心动。
  家底丰厚的妇人进店,摸了摸料子,却有些嫌弃:“这也太糙了,能穿吗?两钱银子,都够我买只羊羔了。”
  “羊羔吃了就没了,这可?是衣裳。嫌糙的话,试试细毛的,就是贵,五钱到一两银子都有。”小二?口齿伶俐,“毕竟是冬天的大衣裳。”
  妇人还是不满意:“贵了,一斤棉花才五分银子呢。”
  “那是棉花,不是棉衣啊。”小二?笑道,“你买毛线也便宜,粗毛一斤八分,够织件大人的衣裳了。”
  持家的妇人都精明,心头一算,立马惊讶:“线卖八分,成衣要两钱?”
  小二?道:“会织的人不多,当然贵,看您也是做活麻利的人,不如自己买线回去织。”
  妇人道:“我可?不会。”
  “这有图,也是知府夫人印刻的,外头一文一天,咱们大同不要钱,免费看,不过?只能借三天,押金二?十文,书没坏就照价退给你。”
  小二?递了《毛衣图》给她?,任由她?翻阅,顺便对其?他围观的妇人姑娘说:“咱们这也收毛衣啊,一斤粗毛八分,织成衣裳一钱八分收,但要称重,缺斤短两可?不行。”
  大家都会算这笔账,惊讶道:“工钱竟要一钱?”
  但还是嫌弃,“不如棉衣便宜。”
  小二?耐心道:“棉花一斤五分没错,可?你没算布料的钱呐,一匹好棉布也得?三十贯,再?加上工钱,其?实也差不离。再?说,这毕竟是毛,今年也是刚出来的,羊毛少,等到明年收到的羊毛多了,价格还能再?低些。”
  拮据的人立即道:“那我明年买就是了——织衣裳非得?买了毛线?这一来一回多麻烦,不能赊账吗?”
  虽然毛衣很贵,可?一件衣裳一钱银的手?工费,不赚白不赚。
  “乡里乡亲的,当然能赊,但一户只赊一斤。”小二?说,“织得?好的,分量没少才行,咱们这是新生意,也经不起折腾。”
  “放心吧,都是街坊邻居,还能卷了跑了不成?”爽快的邻居大婶一拍大腿,“给我来一斤,对了,册子也给我一本。”
  “押金二?十文。毛衣针五文一对。来,大婶,这里摁手?印。”
  人家肯赊毛线的钱,大婶也不怕他赖账,掏钱画押,抱了毛线和书回家。
  有她?做榜样,其?他妇人也难免心动,伸长?脖子瞧了瞧《毛衣图》的样式,自忖应当不难,便也要了册子和毛线回家去琢磨。
  一天飞快过?去。
  夜里,掌柜和小二?盘账,一件毛衣都没卖出去,但毛线赊了几十斤,名册上密密麻麻的名字和手?印。
  他们已经很满意了,大夏天的,毛衣哪里卖得?出去,挂着?的两件都是摆设,为的就是卖毛线出去,多叫些人动手?织起来。
  刚开始,肯定手?脚慢,估摸着?半个月才能挣到,以后手?脚快了,十天就行,也就一天一分银的工钱。
  这价格自然不能同绣娘的工钱比,可?胜在不费眼?又简单得?紧,家里老?人小孩也能做,能有这进项,一个月能多吃几炖肉。
  可?惜,这会儿的毛线还是贵,没法子,今年做得?仓促,羊毛不够。胡人那里,也要留着?羊毛好过?冬,不肯多卖。
  “今年练个手?,明年才是硬仗啊。”掌柜打完算盘,随口道,“羊要涨价了,哎哟,亏得?咱们和胡人做生意,不然羊肉都快吃不起了。”
  小二?心中?一动,讨好地问:“您老?说,养羊有没有赚头啊?”
  掌柜睇他:“怎么,家里要养?”
  “我老?娘有点心动,这不是粗毛也有三分一斤,一头羊怎么也有三五斤毛吧,这就是一钱银子的赚头啊。养十头,就是一两银子。”
  普通人家精打细算,一两银子听着?不多,也能多扯几匹布了。
  再?说了,这还是纯粹的羊毛,不是羊,今年收过?,明年还能再?收,羊奶能喝,羊崽子能卖,真不亏什么。
  他越想越心动,口气也热切起来:“您老?指点指点?”
  “养可?以,甭多养,羊多了啃庄稼。”掌柜警告,“这玩意儿,还是从胡人那边买划算。”
  小二?想了想,觉得?有道理:“那就听您的,先养个两三头吧。”
  *
  羊毛事业缓慢展开时,谢玄英迎来了八月最重要的工作。
  ——主持府试。
  考生考完县试变成童生,考完府试就获得?了参与院试的资格,考完院试才算是广为人知的秀才。
  作为正式科举前?的预备考生,府试没有那么正式,出题人就是知府。
  现场考,现场批,过?程比较简单。
  可?作为科举的一部分,这也注定会决定很多人的命运。
  谢玄英很重视教化工作,对于这场考试,也提前?做了准备。
  他出了五道大题:孝经一题、四书一题、策论一题、诗赋一题、书律一题。
  这本来没什么,中?规中?矩,都是按照朝廷规定出的,但他想起当初巡视学校的感慨,想想,把这张考卷拿给了程丹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