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网 > 网络 > 大明第一臣 > 第七百零九章 我们不会让父皇失望的
  朱棣下令之后,立刻就返回书中,开始重新研究张希孟的手稿了……朱棣如饥似渴,废寝忘食,这里面的东西实在是写的太好了。
  难怪张先生不敢教给别人,只能托付到自己手里,也只有我朱棣能发挥出这部神书的威力!
  渐渐的,朱棣明白了什么叫四阶段战术,知道了什么是转移成本和矛盾,知道了怎么驾驭供求关系……比如花云去了琉球,造成物价飞涨,粮食不足……该怎么办?开仓放粮?想什么呢!反正又不是在大明内部,把价格提上去,提到很多人都买不起,需求也就少了,这不又重新平衡了。
  至于有人挨饿,那对不起了,我们可不管这事。想要从我们手里买粮食,没问题!
  只是得加钱!
  要不怎么说,凡事要讲究悟性呢!
  朱棣看到之后,如获至宝,只觉得自己的境界一日千里,每天都有进步,回头看世界,天都不一样了。
  像朱标啊、蓝玉啊、朱英啊、甚至是郑遇春等人全都学过一点张相的小技巧,奈何他们就是没法入门,只是在遇到了十分危险的情况,才能拿出来用用。等用过之后,又是一阵犹豫自责,根本没法发扬光大。
  但是朱棣不一样,他现在不但学到了骨子里,还要推陈出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朱棣是越想越高兴,随即他就把黄子澄叫来了,顺便赶来的还有方孝孺。
  这俩人来见朱棣,心情各异,黄子澄是一盆火炭,一心要把学堂办好。
  可方孝孺不一样,他刚刚弹劾了朱棣,听说张相还把他叫走了。听说这位燕王心胸不怎么样,估计会报复自己。
  但是大丈夫做事,敢作敢当,就算朱棣想杀,我也坦然面对。
  只是方孝孺万万没有料到,朱棣把两个人叫来之后,直接对黄子澄发脾气了。
  “黄先生,本王让你广开山门,招纳蒙古、女真的部落中人,是为了弘扬教化。替他们培养人才,也方便传播华夏文明。可你倒好,不分良莠,什么人都要!还有只能数五十个字的!你这是把北平大学堂当成了什么?笑话吗?就这么弄,还怎么和济民学堂争?你简直要气死我了!”
  好家伙,朱棣直接痛骂黄子澄,可把黄子澄弄愣了。他是告诉过朱棣,不能把人培养成人才,可以按照纨绔子弟培养,也就威胁不到大明了。
  但是收钱招人,这事是你朱棣干的,钱都进了你的腰包,你怎么敢怪罪到我的头上?
  黄子澄有心争辩,但毕竟对方是燕王,又是自己办学的靠山,无论如何,也不能得罪朱棣!
  黄子澄这么一怔,弄得方孝孺迟疑起来,难道自己误会了?不是朱棣干的,而是黄子澄唆使的?
  假如真是这样,姓黄的,我可看错你了!
  方孝孺心中反复思量,将信将疑。
  朱棣冷哼道:“黄子澄,你也不要多说了,要不是念在人才难得,北平又是文明荒漠,本王必定会重罚你!现在什么都别说了……让方孝孺主管对外招收学生。”
  随即朱棣转向方孝孺,满脸诚恳,“方先生,咱们学堂只要最好的学生,虽然这些部落之中,很难有饱学之士……但也必须挑选机灵聪明的,也不光是头人后代,也要给普通人机会,只要聪敏好学就行……学费我燕王府出!”
  朱棣又道:“方先生,你可以告诉他们,凡是来北平大学堂的部落子弟,必定会受到最好的教育。全都是名师上课,还要包括武学,而且请蓝玉蓝将军主讲,保证让他们学到最好的领兵知识。”
  这一番话语,简直把方孝孺都弄傻了。
  “燕王,似乎不必如此吧?”
  朱棣语重心长,“方先生,我知道你心中或许还藏着华夷之辩,不愿意在他们身上花钱……但是本王以为,凡事都要以诚待人,我们拿出真心,才能换来他们的忠诚。将心比心吗!”
  这下子轮到了方孝孺发傻……这个燕王不是挺好的吗?怎么和传言的不一样?
  看起来人言不能尽信。
  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的时候还少了?
  自己还跟张相告状,冤枉了好人。
  现在看来,倒是自己对不起燕王了。
  “王爷之言,甚是有理。方孝孺必定竭尽全力,请燕王放心!”
  朱棣很感动道:“既然如此,你就辛苦一下,趁着张相在北平的时候,也给他们讲讲,能听到张相讲课,那是他们的福气。”
  方孝孺连连点头,赶快辞别朱棣,迫不及待去筹备了。
  临走的时候,方孝孺还恶狠狠看了黄子澄一眼,都是你这个东西,把好好的燕王殿下都给教坏了。
  黄子澄满腹委屈……我冤枉呀啊?
  只剩下两个人,他猛地看向朱棣,惊讶道:“燕王殿下,你,你怎么改主意了?咱们不是说好了,要教成纨绔子弟吗?”
  朱棣瞪了他一眼,“蠢材,人家又不是只有一个儿子,你给教废了,他们再换一个就是了,而且他们还会心生芥蒂,觉得咱们北平有意害他们,从此就跟咱们生分了……你说说你,出的不是馊主意吗?”
  黄子澄目瞪口呆,忍不住伸出大拇指,“殿下高见啊!那,那你准备怎么办?”
  朱棣呵呵一笑,“自然是把他们培养的,看起来像个人才。”
  “看起来像个人才?”
  “对!就是你熟悉的那种,就是下笔千言,胸无一策。只会说大话,屁事不会干,又不食人间烟火,不懂民间疾苦……对了,就是士大夫那种,跟你以前一样!”
  黄子澄哭了,你这个形容,还真是不客气啊!
  “殿下,我大概明白了,可是这种人,如何能得到各个部落的青睐啊?”
  朱棣没回答,而是反问道:“黄先生,那你说一个文人,如何能得到皇帝信任,在官场风生水起,如何混到了宰相的高位呢?”
  黄子澄忍不住思量起来……这个读书人,显然不是张希孟、李善长那种,而是王朝中期,靠着正规途径爬上来的文官。
  首先,这帮人要有个不错的考试成绩,尤其是在科举之中,要考到前几名,被朝野知晓,获得学历。
  对应的,就是让这帮头人子弟进入北平大学堂,得到名师教导,顺利毕业。
  其次呢,文人还要什么?
  文人需要互相抱团,彼此提携,形成一股势力。
  只要大家伙拧成一股绳,才不至于被人坑了。
  放到北平学堂这边,就是让不同部落的人,彼此熟悉,结成同窗之谊,甚至让大明的高材生,跟他们成为朋友,拓宽人脉,打下基础。
  这样一来,从北平大学堂顺利毕业的头人子弟,就光鲜亮丽起来。
  他们有着顶级的毕业证,接受了最好的教育,说话一套一套的。即认识其他部落的人,又在大明有朋友。
  一句话,那就是响当当的响当当,绝对是个人物了。
  这种人才,当个头人,根本是委屈他们了,这要是到大明,那也是出将入相的人才。
  至于他们的水平能怎么样呢?
  或许看看宋代的士大夫,也就知道了,或许会有几个天才,但总体拉胯,且无药可救。
  黄子澄想通了其中的关键,竟然惊出了一身冷汗。
  “殿下,这是谁给殿下想的主意?这个主意也太厉害了吧!”
  朱棣眨了眨眼睛,谁?
  张先生啊!
  不过很可惜,朱棣可没胆子透露出来,只能黑着脸道:“你那天给我出的主意那么臭!我回去自己想的。念在今天让你背个黑锅的份上,我也就不怪罪你了。回头写个办学的方略,送去应天,让我父皇瞧瞧就行了。”
  黄子澄无话可说,只能赶快下去。他倒是不能写这里面的乱七八糟算计,只是说要招收部落头人子弟,扩大教化,给他们最好的教师,安排最好的教育,让他们学会本事,效忠大明,做大明的忠臣良将。
  这份方略经过朱棣的审阅,送到了老朱的手里。
  才看到这个结果,朱元璋眉头紧皱,他向旁边看了看,“朱标,你也瞧瞧吧!”
  朱标接过来,才看了几眼,就皱眉头了。
  “父皇,四弟是不是一厢情愿了?我,我觉得他是被腐儒愚弄了!怎么能如此天真?应该该快降旨,不许他这么胡来!”
  朱元璋仰着头,过了良久,突然抚掌大笑,“腐儒?咱看未必!此人堪称当世鬼才!咱都差点被他给骗了。”
  朱标不解,“父皇,怎么这么说?”
  老朱轻笑,“朱标,你说挑选最好的老师,就能教出好学生?那为什么张先生要把儿子送去济民学堂?为什么你二弟、三弟,被几个翰林教的兄弟反目?按照他们这么弄,咱看教不出几个真正的人才,反而教出了一堆士大夫!”
  朱标大吃一惊,再看这套方略,结合老爹所讲,他渐渐意识到了什么,“父皇,这是谁给四弟设计的?他,他断然想不出来啊!”
  朱元璋微微一怔,意味深长道:“这路主意,不像是张先生的手笔,老四身边,有能人了。”
  朱标皱眉道:“父皇,为什么不是先生的手笔?”
  朱元璋一笑,“要真是先生出手,他多半会主张平分草原,从普通部民下手。那才是堂堂王道!而不是这种,出手之间,鬼气森森,带着无穷无尽的算计。”
  老朱说完,认真看着朱标,“你四弟,可有点不一样了。”
  朱标怔了怔,笑道:“不管怎么样,他都是我四弟,兄弟之情,情比金坚,我们不会让父皇失望的!”
  老朱深深吸口气,终于点头,“好啊,回头叫上你的弟弟妹妹,咱们一起吃个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