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网 > 历史 > 为人民服务[快穿] > 为人民服务[快穿] 第228节
  开什么玩笑啊?养猪场又不是运输队,哪有给人送猪苗的道理?
  今天是情况特殊,领导说要考察市场,他才和供销社长坐着车过来的呢。不然他们才不会下乡。就是学养殖技术,也是各个公社派人去县城养猪场现场学习呀。
  田蓝扯着嗓子喊:“咱们大队总共多少户人啊?73户还是84户来着,如果一家养两头猪。哎呀,科长,你们养猪场的猪苗会不会不够用啊?那可得150多头往上跑呢。”
  供销科长对数字更敏感,抢在技术员前面发了话:“好,这个运送猪苗的问题,假如达到150头以上,我们就负责运输过来。要是养猪的人太少,我们也不能跑空车呀,现在车子都很紧张的。”
  小云她妈眉开眼笑:“150头算啥呀?咱们大队肯定没问题。别说两头,三头猪我都想养。我都计划好了,自留地都种上菜,专门养猪。”
  至于她自家吃的菜,那不还有院子吗?农村地方大,赵家沟家家户户都圈了小院。院前几分地,种上几茬菜,就净净够一家人吃了。现在日子过得好,不用瓜菜半年粮,吃的菜自然也就少了。
  她旁边好几个人都点头附和。
  开过年来,大队书记去公社开了会,宣布了县里的新决定。
  现在国家鼓励饲养家禽家畜,政府都说了,养猪是发家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思路,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
  有他们打头阵,周围本来只打算养一头猪的社员也心动了。
  这可是县城养猪场的猪苗!
  因为赵家沟距离县城远,以前大家养猪都要碰运气。赶上谁家老母猪下了猪苗,快快过去预定,去晚了的话,说不定就捞不上猪苗了。
  这乡下老母猪生出来的猪苗,品质能和县城的养猪场的一样吗?人家那是专业的,科学养猪。
  现在,大养猪场都把猪苗送到你家门口了,你还不赶紧捞?过了这个村没那个店,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于是你两头我三头,大家拉呱嘴巴的功夫,居然定下了整整200头猪苗。
  眼下猪苗差不多1块5一斤,刚断奶的小猪重量在15斤上下。两头小猪崽就是45块钱,三头起码得六七十块。
  如果放在以前,这么多猪苗,赵家沟还真消化不掉。最基本的,让大家伙儿一下子掏出好几十块钱买猪苗,他们也没钱啊。
  但现在不一样,沾酿酒和制糖的光,家家户户手上都有了活钱,马上就能拿出钞票给养猪场的人。
  供销科长快乐死了,原本压在心头的巨石瞬间松弛下来。
  唉呀,知青走了也不怕,只要社员们愿意养猪,他们的猪苗就不愁没销路。
  科长个子不高,被人围在中间,瞬间就淹没在群众当中。他跳上了大石头,扯着嗓子招呼:“大家不要急,一个一个来。放心,我们养猪场一直很注重猪苗的工作,一定会让大家都捞到满意的猪苗。在这边排队,今天定下来,明天我们就能送货。”
  周技术员却急了,立刻抬高嗓门反对:“不行,不能现在就送。天冷,小猪受不住冻,到时候要生病就完蛋了。”
  供销科长不防被自己人当场拆台,又不好当着大家的面对技术圆吹胡子瞪眼睛,只能捏着鼻子道:“这是个问题,要不这样吧,大家捞了猪苗,都放到大棚里去养。那儿暖和,小猪不会冻坏了。”
  田蓝第一个反对:“不行,大棚养猪我们也是第1次做,没经验。要是养不好,把大家的猪苗都祸害掉了,我们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开啥玩笑啊?他们的大棚是用来种菜的。10亩地的大棚,他们还指望种出个万元户来呢。
  陈立恒帮忙支招:“要不这样吧,我们先订货。每个人交10块钱的订金。等到3月中旬,天真的暖和了,你们再把猪苗送过来。到时候还是按照重量重新算价钱。你们看可以吗?”
  供销科长虽然遗憾不能立刻将猪苗卖出去,但他也清楚这是最恰当的方法。
  他强调道:“既然是已经定给你们的猪苗,那就归你们了,相当于你们买了之后放在我们养猪场寄养的。如果你们后面改了主意不买猪苗了,那定金肯定不能退。不然我们早就可以卖给其他人了。”
  赵家沟的社员也提要求:“那定给我们就是我们的了。要是到时候给不了猪苗,得双倍退回我们的定金。”
  这话也在理,供销科长点头同意。
  双方约好了,便签字画押,写下了契约。
  大队书记直到有人上大队部拿红泥印子,才知道养猪场送猪下乡的事。
  他赶紧拿上自己平常都舍不得吃的过滤嘴香烟,跑过去招呼贵客。
  供销科长谢过了他的烟,笑着赞扬他:“还是你们大队日子过得好啊,家家户户都舍得养猪。”
  大队书记谦虚了一回:“都是国家政策好,社员们才有养猪的积极性。”
  双方你来我往套了几句,供销科长看技术员已经开始现场教学如何调配猪饲料,也赶紧完成自己的任务,跟大队书记打听:“听说知青们都回城了?那现在是不是好多事都没人做了?”
  “可不是嘛!”大队书记拍腿,颇为忧愁,“先前我们大队的赤脚医生和小学老师都是知青。结果去年开过年全跑光了,我们只好问公社要老师。”
  供销科长心念微动,又追着问其他大队的情况。
  赵书记直言不讳:“都一样,人家本来就是城里娃娃,下乡历练过了,早该回去了。现在留下的,10个里面还不到一个。”
  科长同志站不住了。
  情况很危险啊,果然养猪的主力军瞬间减员。
  他和大队书记又闲聊了几句,便赶紧招呼技术员:“走了走了,我们去其他大队看看。”
  赵家沟的社员瞬间紧张,好几个人都强调:“定给我们的猪,千万不能让给其他人啊。”
  科长挥挥手,嘴里喊着:“一定一定,绝对给你们留着。”
  就照赵家沟的规矩办,现在就把猪苗定下去,收好定金。这样才不怕他们反悔,到时候不愿意养猪。
  货车开走了,社员们却没有散开。
  原本应该回去收拾自家自留地准备晚饭的人,个个都兴致勃勃地看着大棚里的小猪。
  刚断奶的小猪崽长得真是粉粉嫩嫩,一个个小肚子吃的圆滚滚的,看着真喜人。
  有人跟田蓝打听:“这喂猪的饲料怎么弄啊?刚才技术员说的我没记下来。”
  田蓝干脆现场教学:“技术员说了,咱们以前养猪都太粗放,10斤草料喂给猪,真正能给多长肉的有一斤就不错了。饲料得经过专门的处理,猪吃了才长肉。”
  她抬头看天色,话音一转,“这个不着急,等猪仔捞来了,咱们再慢慢说。今天来了这么多人,刚好我们有事情想和大家伙儿说说。”
  大队书记磕了磕烟灰,接了话头:“有啥事儿你们就说吧。”
  他以前真是看走眼了,从来没发现知青里也有卧虎藏龙的角色。他原本还以为厉害的知青早想办法跑回城了,结果事实证明,留下来的那叫个啥?沧海遗珠。对,就是这么个词。
  田蓝也不兜圈子了:“是这么回事,这趟我们去县城说了几个事儿。一个是县医院每天要300斤糖,一个是酒厂给我们联系了县里的粮站,以后应该不愁玉米芯和高粱壳子。但东西有了,问题来了,我们人手不够。”
  围了一大圈的社员们都跟着点头。
  这事儿他们知道,之前因为少人推磨盘的事,知青们着急上火的很。
  “一个是我们要建个风力磨坊,专门加工原料。这得有人出来盖。”
  陈立恒在边上补充:“我算过了,差不多要10个人干上三天。”
  立刻有人喊:“算我一个成不?管饭就行。”
  周围发出哄笑声。
  如果让大家选择,肯定人人愿意帮人盖房子,而不是下田干活。起码前者能捞顿好吃的呀。
  况且知青点是普通的社员家庭吗?谁都知道他们有钱有门路,连县城的养猪场都主动给他们送猪苗了。还怕干活的人吃不上好的吗?
  大队书记喊了一句:“别吵吵,还没说完呢。”
  田蓝点头笑道:“是还有事。第2件事就是关于大棚,现在我们这温室大棚里种了菜也养了猪,都需要人专门管理。可光靠我们几个,真的忙不过来。大棚需要请人,而且跟豆腐坊一样,是长期上工的人。”
  不少人流露出向往的神色。
  赵家沟没多少农副业,豆腐坊可是人人羡慕的好差事。
  虽然老话说打铁撑船磨豆腐是人间三大苦。可磨豆腐比起在地里干活完全算得上轻省活计。况且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人在豆腐房,最起码不成没豆浆和没豆花吃。
  大棚种菜的活,也不比豆腐房差呀。别看天天待在地里埋头做事,大棚的产出能跟普通的农田比吗?一斤菜能卖8毛钱,粮食哪能卖出这个价?
  同样是十分工,前者的工值可是后者的好些倍。
  谁不想多挣点钱呢。
  众人都盯着田蓝和陈立恒,指望从他们口中听到挑选人的要求。
  没想到这两人乖觉得很,居然直接上交权力:“招工的事,我们都听大队的。大队比我们了解社员的情况,一定能够挑出最合适的种菜能手和养猪能手,也肯定能选出最好的建筑工。”
  田蓝还给大家画饼:“等咱们的风力磨坊建好之后,磨房里也需要人上工。到时候还得麻烦大家帮忙。”
  众人沸腾了,难掩激动之情。
  短短个把月功夫,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挣钱的快乐,也不乏对知青的艳羡之情。
  现在有人告诉他们,他们也能过上同样的日子,挣同样多的钱,大家不心神荡漾才怪。
  大队书记原本都已经做好心理建设,对知青点的是直接放权了,结果冷不丁,他又稀里糊涂地被架到了火上烤。
  谁能上工?让大队来决定,真是个得罪人的活。
  大队书记想不接手都不行。人家把话说得死死的,对社员的情况不了解,总不能这个还安排人考试来决定吧。只能靠大家,自己来安排了。
  众人闹哄哄的,全都围着大队干部毛遂自荐。这会儿你要是躲着缩在后面,可没人替你说话。到时候干不上好活计,你自己哭去吧。
  田蓝顺利抛出烫手山芋,赶紧去给小猪崽子们准备吃的。
  这群小东西,肚子都是无底洞。大冷的天,不给它们吃好了,它们能给你闹革命。
  陈立恒看大队干部们的热闹,还有心思和田蓝调侃:“也该让大队部立起来了。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既然是赵家沟的组织,那就必须得能让赵家沟的社员依靠。”
  好干部嘛,是组织培养出来的,也是被基层工作给逼出来的。
  看,现在大队干部们做事不是积极多了吗?
  晚上吃过饭,知青们照旧过来集体复习功课。
  陈立恒来回帮大家答疑解惑,回到桌子前,瞧见田蓝正奋笔疾书。
  他有些奇怪,压低声音问:“你又在做什么规划?”
  田蓝将一张纸推到他面前,陈立恒扫了一眼,颇为惊讶:“种植药材?”
  田蓝点点头,小声解释:“我看咱们村里有不少林子,可以发展林下经济。中药材的经济效益不错,是个好项目。周技术员也说了,养猪的时候适当喂一些中药材,事半功倍。像马齿苋,蒲公英,野菊花这些都有杀菌作用,清热解毒什么的。车前草苍术,猪也爱吃。他说艾叶还可以让猪增重,改善肉质,增加猪的抵抗力。我琢磨着这些都是很常见的东西,到时候在林子里多种一些,给猪增加饲料品种。吃不完的部分,咱们还可以卖给中药公司,多增加笔收入。”
  陈立恒点头:“这个可以,回头我带人去把地收拾出来,到时候就能种了。”
  他又看她手上写的东西:“那是什么?你还规划了啥?”
  “不是计划书。”田蓝干脆喊他一块儿看,“你也帮我加几句吧,我给报社写表扬信,表扬养猪场呢。”
  陈立恒眉毛挑高了,颇为惊讶:“养猪场?”他一目十行看了内容,笑了起来,“是该好好夸夸他们的。”
  到底是田政委啊,真会升华拔高。
  虽然他们都清楚养猪场之所以对他们知青点的事这么上心,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担心今年猪苗会不好卖,所以才顺水推舟,干脆多卖点给他们赵家沟。
  但到了田蓝笔下,这件事的意义就完全不同了,变成了各级领导对留守知青的关怀。
  因为关心留守知青,所以领导们将工作做到了极致,甚至还送猪仔下乡。在得知社员捞猪仔存在困难之后,养猪团又主动承诺会继续开展送猪仔下乡活动。
  陈立恒都看笑了:“你可真是会给他们安排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