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网 > 历史 >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 第299章 人生难得几回搏
  到了乾隆四十七年,河西的王亶望案也有了结果。
  这家伙胆子太大了,整个河西官场都被牵扯进了大半,上下勾结,虚销赈粟,这已经是翻天的大案子了,结果一查才知道人家犯下的大事又岂止一个虚报慌情骗取国家赈济啊。
  因为乾隆看到的是整个河西连年干旱,田亩歉收乃至绝收,不仅往河西拨调了一批钱粮赈济,还下令免除了一些重灾区的钱粮赋税,然后这也就也全被王亶望联合手下官吏瓜分个干干净净。
  同时王亶望还搞起了“捐监冒赈”的勾当。
  这也是乾隆允许的。
  所谓“捐监”,就是为解决钱粮困难问题,官府允许一些人通过捐粮捐钱换取监生资格。
  王亶望把粮食也全折成银两,等于把“监生”资格卖了。
  这样做也是怕上头接连收到灾情的禀报后,见势头不小,赈济所需钱粮巨大,就派出钦差下来监察赈济了。
  王亶望向朝廷谎报旱情,编造说把“监粮”用来赈灾了。等于是河西自力更生,自给自足了。上头拨调的钱粮远没有这场‘大旱’所需巨多,那自然就不会派出钦差来监察了。
  可实际上,王亶望他把捐纳的银两全部私分了,从总督到州县官员人人有份。从此,河西省有一多半的大小官员,参与了“捐监冒赈”的贪污侵吞活动。
  而且王亶望也凭出功劳从河西这种偏僻艰苦的地方成功的跳跃到了江浙这等鱼米之乡。
  结果去年年初苏四十三起事,清军在平叛过程中常因为遭遇大雨,而兵马行动受阻。
  乾隆又不是傻子,自然感觉出了不对。怀疑河西连年报旱情不实,命李侍尧详查河西往年赈灾情况。
  李侍尧上去一查,很轻易的就揪到了王亶望的罪证。
  乾隆勃然大怒,遣侍郎杨魁赴江浙与巡抚陈辉祖严审王亶望,抄其家产,抄没金银一百余万两及大批珠宝玉器等。
  所以王亶望的罪证四十六年时候就已经定下了,但整个河西官场要被拿下多少官儿,这才是这个案子后半程的主要任务。
  最终到四十七年开春了才彻底有了个定论,王亶望斩首是必须的,河西自巡抚以下大小官员共判死刑57人,发配56人,革职亦是许多。
  可以说大半个河西官场被清理了。
  这场大案搞得轰轰烈烈,惊动了大江南北。
  赵亮去信给赵辉、陈桐,他们两人的实缺已经有数了。就是河西!
  当然赵辉与陈桐不一样,赵辉毕竟是举人,更是赵亮的弟弟,他如果想要换个位置,那也轻松的很。
  赵辉连回信来说无须更改。
  一是觉得怎么做不好看,二是认为这样做没必要。
  他有这么硬实的靠山在,想要调任他处随时可以,所以他在哪个地方做官做不起啊?
  现在自己刚刚进入官场,最应该积累的是经验,提升的是自身能力,而不是去个好地方舒舒服服的躺着享受。
  见赵辉这样坚持,赵亮当然没话可说。
  这是赵辉上劲心态的一种自我体现。
  他还要鼓励呢。
  但便是去了河西那也是有区分,河西是苦寒闭塞之地不假,可哪里一样有好地方有和坏地方,一样有平安的地方和不平安的地方。
  “别看河西民乱已被弹压了下去,朝廷更罢黜新教,禁止其信徒集会,还把提督移镇于固原,又改总兵镇于河州,再于循化厅改驻参将一员,加强武力震慑。可据我说知那里依旧不太平。”
  到了四月份,赵辉、陈桐全都回到了陈州,三人见面说起了事来。
  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甭管这反抗站在赵亮的角度上是不是‘正确’的,可站在天方信徒的角度看却是再正确再正义不过了。
  苏四十三事败之后,满清在河州等地行斩草除根,斩绝根株之政策,是都不知道杀了多少人,又将多少人流放至滇南(说一句,咸丰年间的滇南天方教起义,那未尝就不是现在埋下的隐患)。此外,清廷还颁布禁令,限制信仰活动,对那些去过外国留学的信徒尤其敌视,还禁止信徒聚会。
  这信徒聚会都不允许了,那还是天方教么?
  所以满清的这些政策不仅触犯了新教利益,连老教信徒都难受起来了。
  这接下来还有一波起事呢。
  只是这些人赶到了乾隆年间,赶到了满清军力还在的时候,你闹事我就杀头,用刀把子血淋淋的把事情给镇压了下去。但是斩草不除根,还是给日后留下了隐患。
  等到咸丰年间天平天国起事后,满清的军事力量不断倾斜,关中河西之地空虚,剧烈的反噬那不就来了么。
  不过历史上的同治那啥是一回事,现在的乱民起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比之后世的那场前后延续了七八十个年头,直到新中国大军席卷大西北的时候,才彻底拨乱反正的大乱,现在的后续民乱只是小打小闹。
  “现在就看你们敢不敢搏一把了。如果在民乱中守住了城池,那就是大功一件,于日后前程自大大有利。可要是守不住……”
  所以说这个决定还要看他们自己的选择,打铁还要自身硬么。
  赵辉、陈桐脸色都凝重了起来。
  这一选择还真是关乎他们的前途呢。
  “娘,你就别说了,这事儿孩儿主意已定,就是要拼一次。”
  回到家中赵辉把自己的选择还有因由都告知了父母妻子。
  陈氏没什么好说的,大事上一直都是赵辉在拿主意。
  赵二叔也只是叹一口气,儿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了,他没必要啥都管着了。
  只有赵二婶心里充满了担忧,充满了害怕。
  “捐官入仕非正途也,不好好的立点功劳,上头凭什么升你的官?”
  “儿子已经成家立业,总不能干什么事都靠着大哥吧?”
  赵辉、陈桐这次是都选择了拼一把。
  人生难得几回搏么。
  这是一次改变命运的好机会,他们不想错过。
  至于赵亮说的那些话会不会落了空,赵辉也好,陈桐也好,那根本不去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