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网 > 历史 >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 第146章 乾隆的满意
  ps:上佳第一天。今天五更。没办法,就这么几张存稿了。
  赵亮又在城内转悠了一天,发现事情真就如自己所料的一样,其他四大家粮商,乃至四九城里数目众多的小型粮铺粮店,那全都加强了戒备了。
  有资本的就多添置了店伙计儿,没这个资本的也在店里多倍了几桶水。
  他再想寻找下手的机会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他转身就离开了京城。
  虽然燕京城大大小小的城门都已经被清兵衙役给封锁了,检查搜查的甚是严格,可赵亮想走又岂是他们能拦住的?
  永定门虽然不是京城做热闹的一座城门,但每日往来的车辆也是络绎不绝,现在京城各城门一查的严实了,那永定门里更是排起了大长龙。
  这当然招惹了不少人的愤懑不满,但谁也不敢叫吱出声。
  赵亮现在就这其中,他身边还躺着一个昏死过去浑身散发着酒气的黄带子,这是赵亮从八大胡同里捡来的。姓甚名谁他都不知道,可赵亮要他喝酒,他岂敢不喝呢?
  接着赵亮再雇了一辆车,叫车夫送黄带子去南海子,也不管这究竟合不合理了。并且明着是下了车,实则趁着车夫在前头赶车的档口,又轻身闪回了马车。
  依照着当初混出燕京城的法子,赵亮故技重施,轻轻松松的就躲过了大门的检查。有黄带子护体,把城门的清兵差役根本就是走个过场。
  出城之后赵亮就不再跟黄带子一起玩儿了,伸手扭断了这人脖子,人闪身进了空间,等马车走远了才再跳了出来。看准方向就朝着一交通站奔去了。
  为了区分这种只为赵亮一人服务的联络点和他联系彭功昌等人所用的消息通道的区别,赵亮现在把前者改为了交通站。
  每个交通站的站长负责一片区域,那其中少的只有三两个交通点,多的则有十几个。
  少则如眼下的顺天府,多则如千里之外的豫西南。
  在交通点接过马匹后,赵亮就日以继夜的打马狂奔保定。然后一切都是顺顺利利的。
  赵亮又不是凭着和珅的名头威吓恐吓人?他是花出了真金白银来收购的,一点都没仗势欺人。
  这叫松鹤楼和赵亮本人在保定饮食业赢得了一个不错的名声。
  这段日子松鹤楼在京城声名鹊起,保定的同行们不可能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之前赵家来人在城内寻摸好地段,保定饮食业中就响起了一片’狼来了’的高呼声。
  没办法,这蛋糕就那么大,多来了一个粉蛋糕的人,那大家就都要受损。这个时代的饮食业可不存在把蛋糕做大的说法。
  偏偏距离京城很近的保定一直都有追随京城风气的习惯,松鹤楼不仅在四九城内扬名立万了,它还是被皇帝御笔亲题的存在,一旦在保定落户,必是一条过江猛龙。
  一时间是人人自危。
  更有几家身处好地段的酒楼担惊受怕,他们背后也有靠山和错综复杂的关系,但再大的靠山和再错综复杂的关系也挡不住赵亮背后的和珅和大人啊。那可是军机大臣!
  结果大家都不成想到赵亮做生意会这么的守规矩,丝毫没有以势压人的行为,而是靠砸钱!
  这就叫人不能不对之升起好感来了。
  有点略似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本来已经接受毒打了,结果发现是一颗很甜很甜的糖果,哪怕这颗糖果厚厚的糖衣下隐藏的还是一颗苦药,但大家也是十分感激的。
  便是担任直隶总督的周元理耳闻此事后也对赵亮甚是赞赏。
  这个年月里,还有人能放着近在眼前的‘便利’不用,而是规规矩矩本本分分的做买卖,这是很难得的。
  周元理作为直隶总督,职位已经站在大青果的最顶端序列了,可他跟保定城内的酒楼饭庄还真是很不少联系。
  因为周元理在做直隶总督之前,他还当过保定知府、直隶按察使、直隶布政使等职。
  他虽不是什么贪官,跟李侍尧、国泰、王亶望等巨贪根本不能比,就更别说和珅了。同时也非老饕,跟喜爱美食的袁枚也大大的不同,可他在保定待的时间实在太久了,自然而然的就与不少的酒楼饭庄有了联系。
  你官职再高也要跟同僚下属打好关系的吧?每年生辰或有其他喜事的时候,总要摆酒席的吧?这一来二去的就免不了有了两分情分。
  保定城内的酒楼饭庄老板一哀叫,他就已经默默地注视起了此事。就等着赵亮‘仗势欺人’了他好给之以重惩,甚至还准备往乾隆那里告上一状。
  这当然不是要状告赵亮了,他准备搞的是赵亮背后的和珅。
  后者一无家势,二没过硬的功绩,三无甚功名,得以幸进至此,周元理能看得舒心才怪呢。
  结果却发现赵亮做事儿毫无半分仗势欺人的地方。
  一时间不止对赵亮的印象好了起来,就是对和珅也多出了几分好感。
  年纪轻轻骤得高位,却能不骄不躁,对亲朋约束得力,如此之人难怪能得皇帝亲睐。
  这般的品性,和珅若能长久的保持下去,恐怕大清朝真要崛起第二个‘傅中堂’了。
  周元理心中有了这样的想法,那自然就不会再对赵亮有半点阻碍阻挠了。
  后者顺顺利利的搞定了保定府的事儿,回到京城时候,那时间比预期中都提前了小十日呢。
  而这个时候南海子的羊绒纺织也已经有了结果。
  和珅可顾不得周元理的心理变化,他到了南海子后就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羊绒收集和纺织的大业中去了。他比赵亮更早半个月的回到了京城,将赶织出来的羊绒布捧到了乾隆跟前,得到乾隆的大力赞赏。
  这可是顶顶的好东西,质量经受了乾隆本人的考验,那还能有错吗?
  而且身为皇帝他想要捧红一种物件,哪怕那是一个新生事物,也照样轻而易举!
  但凡是好东西,落在乾隆手里,他就能叫之轻松体现出自己应有的价值来。
  甚至趁着现在距离冬天还有半年时间的档口,乾隆还能多出半年的时间让得自己亲睐的蒙古贵族们去早做准备。
  今年收集羊绒的大好时机已经过去了,事情要大张旗鼓的开办的话只能等明年了。但是早半年就做准备,还是事到临头了才猛然知晓,那可是大有区别的。尤其前者还有内务府背书!
  乾隆并不着急了。只要应证了羊绒布是能复制出来的,这就是大好事,早一天晚一天对他来说半点区别都没。
  此事被乾隆翻来覆去的想了又想,似乎唯一‘吃亏’的就是和珅了。明明拿出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东西,却不能宣之于众,还要熬上半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