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网 > 历史 > 五千年来谁著史 > 第432章 农垦局
  刘韐从颠簸的马背上下来,狠狠舒展了下酸痛不已的身体后,边捶着老腰,边对左右叹息说:“老夫老矣,真的是老矣。”
  这从南阳府奔入襄阳府,不过二三百里路,都走了五天了,他却还是在马背上颠的身子骨发酸。岂不是老了么?
  三子刘子翚(hui)也下得马来,落地一个踉跄。看着自己父亲捶着腰肌说自己老了,他却两腿插着合都合不拢,最为一个纯粹的读书人,在弓马上他可比常于治军的父亲差远了。比之都已经转职为武将的两个兄长来更是差的不以道理记。
  还好这襄阳府已经到了,他爹不用再打马疾驰了,他也可以长长的舒一口气了。
  从汴梁走到南阳,再从南阳打马疾驰襄阳,一路奔波数百里,六十有三的刘韐还真有些吃不消。但身体上的疲惫却不能打消他精神上的亢奋。
  身为农垦局这一新设官署的长官,刘韐对于自己所负责的劝农恳荒一事,有着一百个积极性。
  非是因为此事利国利民,他还真不见得为燕王效力。
  他都六十多了,黄土埋到了脖子处的人了,还想什么高官厚禄么?
  是燕王的真心实意,他的两个儿子刘子羽和刘子翼全被赵构调去了燕云,不叫其与南军厮杀,如此诚意不可谓不大。再有是他心里头那股想做实事的劲头,叫他二度出山,出任了这农垦局之长官。
  农垦局劝农恳荒,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刘韐真的无法推诿,也不愿意推诿。
  得令之后他就立刻快马赶来南阳,从这新立的南阳府直下荆襄。
  至于刘韐为甚第一步就来到荆襄,这很简单,因为在有宋一朝,两汉时期就列郡十数,土皆膏腴,古之赋输太半多出于此的荆襄,已然是荆棘成林,无尺寸之耕,狐狸豺狼所嗥的民居稀少,土产痹薄之地。
  刘韐当然首先把目光投向这片膏腴之地了。
  荆襄虽然凋敝,但这儿的先天条件摆着呢,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只要肯用心招揽百姓,给予农资,开垦皇帝,不需几年便可成事也。
  就如眼下这新鲜出炉的襄阳府,其前身襄州,本地就自然条件极其优越。在本朝初年土地一度荒废,及至真宗咸平二年(999年),知州耿望提出建议,将原本荒废的300余顷屯田恢复营田。真宗允之,命耿望全权负责此事。及至大中祥符(1008年-1016年)年间,襄州的已然是风物秀美,泉甘土肥的富饶之地了。
  但整个荆襄之地,真正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荆州和襄州,后世的大武汉,如今的鄂州,还是人迹荒芜的下等州郡。
  原因是鄂州之地常年为长江洪水侵扰,附近多沼泽地,环境不好,自然凋敝。即便有宋百七十年中,鄂州左右沼泽地逐渐干涸,但没有了历史上岳飞率数十万军民的多年经营,奠定了此处飞速崛起的农业物资基础,鄂州依旧是一块贫瘠之地。
  徽宗年间的赵宋,河北、江南、川蜀等膏腴处,明明已经人多地少,偏天下人却放着荆湖视而不见,似乎是都有先见之明,在给南宋留余地的。
  刘韐是准备把自己余生都付于此地的,这不是他的一腔情愿。为官数十载,刘韐早就明白了一个事实——干事情是不能只凭满腔的热血或激情的。
  他有信心在余生的岁月里在荆湖之地做出一片事业来,那最大的原因就是燕王的支持。
  燕王曾告诉过他,待到天下大定之后,他会普查天下之民,将那家无寸土的佃户之民迁往荆湖之地,迁往河套之地,迁往东北之地。
  这句话甚至都可以说是‘耕战制度’在某种意义上的补充。
  早前燕王设立军功田,一时间天下沸腾,然后燕王且在报纸上宣说:大宋立国近二百年,因为不限制土地兼并,天下无有寸土之民甚多,这些都是大宋的隐患,如何能置之不理?他要西击党项,东伐金虏,可不止是对外征战,扬大宋的威仪,更是用朝廷大军的兵戈来为天下之子民夺取更多的土地。
  当时刘韐就从中看到了秦汉耕战之制的延伸,也看到了大宋江山的未来。
  对比他第一次知道‘军功田’时候所升起的担忧,那一刻的刘韐才算彻底的释怀,彻底的放心。
  中原之地虽然广阔,但终究是有数的。燕王施行耕战之策,那短期里兵武必然锐不可当,夺取天下只是早晚事矣。到时候朝廷手里的官田一片片的撒出去,那可以撒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却不可能挥洒一辈子。早晚朝廷会把自己手中最后的一亩官田给分配出去,到时候又该如何收场?之前时候他的想法只有一个,那只能学刘汉!
  西汉早期时候依旧有耕战之风,虽初期一度施行“黄老政治”,一度纵容私人工商业发展,但仅是作临时调适或某种补充,耕战模式依然处于主流和鼎盛。西汉帝国得以集中控制数以千万计的人力、财力和军队,着手从事秦帝国未尽的功业。特别是汉武帝时,主动出击匈奴和经营西域及西南夷等功业,可与秦始皇媲美,所依赖的就是耕战二字。
  但在武帝之后,这两个字慢慢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了。
  原因不是刘汉的外在威胁已经大幅度削弱了,而是武帝末年旧有兵制已经遭受了严重破坏。
  汉武帝对周边四夷的战争前后持续了四十余年,兵连祸结,及至武帝晚年天下困顿,民不聊生。无数小农之家破产流亡,汉军的兵员没有了,而不少豪强殷富之家则多以买到复除特权,不再负担兵役甚至是赋税,番上的旧制难以维持,于是刑徒兵、蛮族兵、奴兵、和募兵遂应运而生,而耕战二字就日渐熄声。
  如今这项政策再度复苏,那究竟是利国还是坏国呢?
  当时别说是站在赵构对面的刘韐,就是赵构手下的一些人也看不透,他们想的或许只把这政策当做一种过渡政策,当大宋帝国内部平稳了,外部威胁也尽数被荡平后,该改变的自然就改变了。
  直到赵构的那番话刊登出来。
  而现在他向刘韐许诺要迁无地之民移去荆湖,这就叫刘韐全然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