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俩费劲千辛万苦,一个编制网络,一个破除网络,虽然宋缺处在下风,但并非没有克制的手段。
但是皇帝叶柯远在楼阁之外,只是凭借双掌轻轻一拍,竟然就破了两人的“隐匿”之功!
宋缺长叹一口气,将天刀插回刀鞘之中。
他叹气之后,看向李淳风,“道友韵律天成,契合天机,已经令宋某钦佩万分,哪知道皇帝更是了得!只是一个巴掌拍击,便震乱了我的心神,陛下果然不愧是天下第一大宗师,神功盖世,不得不佩服!”
他虽然到目前为止,竭尽全力也没有挣脱李淳风为他编制的巨网,但并未对李淳风有什么钦佩之心,只是对皇帝叶柯大加夸赞,因为他道目前为止,尤有余力,未必不能破除!但叶柯轻轻一拍,便打乱了两个人的节奏,用的正是他名动天下的太玄神功,纵然他再骄傲无匹,也不得不承认叶柯的实力。
他叹道:“大道至简至易,数起于一而终于九,一生浸淫武功和兵法,在皇帝面前不堪一击,在此境界,难怪皇帝不愿意和我比我,宋某果然不够资格!”
一边说着,一边大踏步走出楼阁。
他走到叶柯座前,弯腰施礼,道:“宋缺拜见皇帝陛下!”
宋缺不愧是当世宗师,输了就输了,直接弃刀投降,岭南归顺大夏!
宋阀也跟川蜀解家一个待遇,嫡支和重要成员全部迁移北方。
不过考虑到宋玉致是皇后,宋家又是海内第一流的世家,叶柯虽然不给他们再当土皇帝的机会,但也不愿意让他们久居长安,以免造成后戚做大。
所以,宋阀被分出两支,一支居住乐寿,一支居住长安。
南海派高层自从追随瓦岗被叶柯杀光,底层人全无反抗之心,不等夏军抵达海边,便派人来投降,海上诸多岛屿,也都归了夏国统治。
如此,天下一统矣!
大军回到长安之后,李淳风便向叶柯请辞,自言一心向道,如今世间尘劫已过,该归隐修道了。
于是叶柯便提拔王伏宝为锦衣卫指挥使,封绛侯。
王伏宝坐镇幽州期间,灭三帮一派,大破大明尊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就位锦衣卫指挥使之后,很快便上手了。
大夏洪武三年,叶柯召见王伏宝,问道:“僧人可曾交税?”
王伏宝答道:“陛下,僧人不交税。”
“为何?”
叶柯问道
“僧人不入民籍。”
王伏宝回答。
?“既然不入民籍那他们又有何资格拥有田产?既然不交税那也就别要产业。
”传旨,出家人四大皆空,自今日起,全国所有寺庙之土地商铺林产等一并收归官产,以庙中僧侣计,每人赐衣食田三十亩,以免其为外物所扰,以明其专心礼佛之志。”
“另外出家人以慈悲为怀,近来僧侣多以借贷生利,至有借贷者家破人亡之事,实有违佛祖之志,今特旨所有借寺庙贷者,借据一并作废不用再还了,若有以此告官者以抗旨论。”
自佛门向叶柯低头之后,短短三年,他们又死灰复燃起来。
因为佛门如今所占之地,实在太大,佛库里的金钱也实在太多,以叶柯一贯的行事手段,绝不会允许佛门占据如此多的资源,灭佛之事定会重演。
其实此时的佛门势大,与隋朝杨坚有着极大的关联。
盖因在隋朝时,隋文帝从降临人世,便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出生在佛教寺庙里,从小父母就把他寄托给僧尼抚养,主要由一个叫智仙的尼姑照看他,一直在寺庙里生活了一十三年。
以后做了皇帝,他也时常对臣下讲起自己幼年时代的这段佛门生活,毫不避讳。暗文帝还令史官为抚育自己的尼姑作传,对自己生活过的尼寺大加修缮。
据载,仁寿元年,文帝令天下各州,凡吉利塔内均作神尼智仙像,就是因为他少时得智仙育养的缘故。
杨坚常对群臣感慨:我兴由佛法。
在当时本来由于北周武帝的禁佛政策,隋朝初期的佛教式微,尤其是在中原,已经面临生死存亡的问题,眼看就要灭绝,连传承都难以继续下去,但经过杨坚这么一搞,佛教起死回生,反而加倍的繁盛起来。
上有所爱,下必效之。
由于杨坚对佛门这么偏爱,导致天下官员在各地纷纷建立寺庙,以讨皇上欢心,此后佛门再兴,寺院遍布大江南北,迎来了又一次新生。
因为有皇帝的支持,搞得佛门有点肆无忌惮,兼并土地,广招信徒,江北江南,人数与日俱增。
后来即便是杨广,也曾受过佛门大戒,但他虽然受戒,却不怎么信奉,后来甚至搞出将女尼配给军士的举动,这非但不是信众,甚至已经成了灭佛的先锋了。
如今叶柯一声令下,王伏宝便带领锦衣卫,又有官府配合,开始梳理全国佛寺,域内佛寺僧众有一多半都被赶出庙宇,或勒令还俗,或充军打仗,反抗之人尽数被诛。
寺庙的寺产也都被搜刮干净,以做军资。
其中藏污纳垢的寺庙,更是被严格依照法律论处,该斩杀的斩杀,该示众的示众,不给佛门半点脸面。
就在佛门惶惶不可终日,上下求情之际。
叶柯又颁布了一项律法。
规定所有出家人,无论僧道,必须经过考试,国家才会承认他们的僧道身份,每个考试通过的僧侣,国家会颁发一份度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