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网 > 历史 > 大唐:我的徒弟是长乐公主 > 第三百八十八章 圣旨到
  长孙无忌提议道:“大王,不如,请一些道士、僧人来做法?”
  他当然不觉得普通道人、僧侣能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他的意思就是,请这些出面,来安抚一下百姓。
  李世民手指一顿,看向长孙无忌。
  二人目光对视,李世民顿时点了下头:“你说得不错,这件事,的确可以这样办。”
  反正,他也只是希望,能安抚一下百姓,拖一拖时间。
  他真正寄予希望的人是秦阳。
  只要在秦阳到长安之前,别让旱情的恐慌继续蔓延开,就算是成功了。
  想到这些,李世民啪地,将棋子落下,道:“将军。”
  转过天的朝会上,各位大臣果然针对旱情的事情进行了讨论。
  其中有人浑水摸鱼,提出,之所以连长安都出现缺水的情况,是因为李世民这个做皇帝的,惹怒了上天,需要下罪己诏!
  这等事情,在古代是十分常见的。
  只要是出现了如旱情、洪灾、地龙翻身、天狗食日的事,那就都是皇帝的锅。
  做皇帝的,就需要在关键时刻,将这个锅给顶起来。
  不过,李世民却没有因为这些人的说法而不悦,他甚至还允许了一个官员建议的,请道人、僧侣来勘测天气等事。
  司天台也都行动了起来,表示会对这件事进行后续的勘测。
  李世民没有将自己宣旨让秦阳回长安的事告诉给这些人,只单独与几个老臣提过。
  之所以没有公开说,是因为秦阳之前去幽州时,路上就遭遇了一些麻烦事。
  李世民倒是不怕秦阳这次回来也遇到麻烦事,他对秦阳的能力有信心,但他不希望有人为制造的麻烦,绊住秦阳的脚步。
  长安城需要秦阳来点水井,秦阳若是将时间都浪费在路上,这能让李世民郁闷死。
  所以,他这旨意,是秘旨。
  反正只要秦阳到了长安,自然会去皇宫觐见,大家那时候自然也就知道秦阳领了旨意回来,是一样的。
  因为李世民的态度有些神秘,朝堂上各方势力,都在下朝后分析了起来。但谁都没有想到,李世民能直接让秦阳回长安。
  倒是皇宫里待着的长乐公主,在听闻了朝堂上的一些消息后,判断出了父皇的意思。
  她跑去找李世民,被请进后,就笑盈盈地给李世民请安。
  李世民此时正在批阅奏折,见女儿长安公主巴巴地赶来,都不用李丽质问,就直接说道:“你是为了秦阳而来吧?放心吧,用不了多久,你就能见到他了。”
  长乐公主立刻就走过来,给李世民轻轻捶着肩膀,笑盈盈地说道:“父皇,女儿就猜到,您一定会让秦阳回来。”
  “哦?你是因何猜到的?说说看。”李世民随口问道。
  长乐公主回道:“坊间传闻,秦阳能点水井,但一些人并不信,觉得是夸大其词。女儿却觉得,这件事未必就是假的,或许有着夸大之处,但秦阳能点水井这件事,应该是真的。”
  “本来女儿只是自己想想,但父皇您如今并无忧色,说明已是有了办法。但您如此英明神武,必然不会将办法寄托到什么祭天跟祈雨上,您必是有着其他底气。女儿就猜到了,这底气,必是来自幽州的消息,女儿猜得可对?”
  自然是对的。
  李世民之所以有底气,就是因为他确定,幽州王秦阳,的确是亲自点了水井,一千口深水井,都点成功了。
  这听着神异,却来自于程咬金的折子,李世民知道程咬金是绝对不会在这种事情上胡说八道的。这老家伙,年纪越大,就越是圆滑了。
  就算是十成十的事情,程咬金都会说成是九成九。
  既然程咬金给予了肯定,那这件事,就必然是真的。
  长安如今虽然一直无雨,但只要能多打一些深水井,就不是问题。
  南方还算风调雨顺,之前虽然闹了水患,但也只是几个地方,大部分产粮之地,还是安稳的。
  而北方虽然可能闹旱灾,但幽州这个地方因为秦阳点了水井,应该不至于缺水。
  土豆跟红薯又不是非常需要水的作物,去年更是大丰收了几次,在这等情况下,李世民的确没有太过担心。
  听到女儿的话,李世民点了下头,道:“你的确是猜对了。”
  “父皇,您定是下了旨意,让他回来,是不是?”李丽质继续笑盈盈问道。
  李世民点头:“没错,我的确是让他赶回来,并且这旨意,早早就已是下了,他现在应该已经收到了。”
  拍拍女儿的手,李世民笑着说:“你且将心放回肚子里,他很快就能回来。”
  幽州,郡城,幽州王府。
  香案摆上,按照流程走完之后,来宣旨的大太监,笑盈盈地将圣旨交到了秦阳的手里,说道:“大王,不知您何时能动身?”
  秦阳想了想,道:“明日吧,明日上午,本王就启程回京。”
  随后秦阳就让人安排天使住下,他则找来张允济,将自己要回一趟长安的事情说了。
  程咬金父子如今在新三区,暂时没回来。
  秦阳就叮嘱张允济:“新三区那边,无论是需要什么,你都让人供给,我最多离开几个月,几个月后就能归来,到时候再与我细说。”
  张允济有点担心,道:“大王,您是打算走水路,还是走陆路?”
  说完这话,他就觉得自己是多此一问了。
  若是冬日河面冻冰了,那自然是走陆路。
  如今早就春暖花开了,再走陆路,那不是自找麻烦吗?
  自然是走水路!
  走水路,速度快,用不了多久,就能抵达长安。虽然从水路尽头到长安,还需要倒一下陆路,但那段路并不长,也就是几日的路程。
  秦阳果然说道:“自然是走水路。”
  “让水军护着您回长安吧,十艘船,您带走五艘……”
  张允济话没说完,就被秦阳给拒绝了。
  “一艘大船即可,哪里需要五艘?”
  张允济还想说什么,但想想,往日里那些出行的官员,除非是带着很多人,否则,的确是一艘大船走天下。
  秦阳这次是回长安,一个异姓王回长安,若是带着太多具有杀伤力的水军官船,的确是不太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