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网 > 历史 > 好女难嫁 > 好女难嫁 第51节
  但这几支竹子是茹婉的爱物,尤为爱惜, 一定不许她砍了的。
  真是好生遗憾。
  庭前芍药打起了花蕾, 高高一丛。这是维樘去学友家挖回来的, 这个地方的人都温雅, 花养的尤真好,也善于打理。牡丹芍药这些花要特别费心思养护,春时分桩, 秋时移种, 比种粮食还要精心。维樘和友人家讨了今年刚分桩芍药牡丹根,人家怕他养死, 还专门写了一个养花小册给他, 让他按册子说的按时按序的浇水施肥。分桩移栽是人家的技艺,是不会教与他的, 而且平常人家种花, 也不必分桩,大多是种下就任其自生自长的,这样才能长成一颗花树。
  苏北地气暖,不用捂秋养护, 芍药牡丹也能在分桩的当年春天扎下根来,而且,在当年已然生出了花蕾。
  顾母与杨氏喜欢牡丹,说它花朵虽大,但隐在绿丛中,是为含蓄端庄之美,各自院里栽了两棵,不见花蕾,反倒是叶片长的极肥硕。
  玲珑想着:我就是个俗人,喜欢种花的意义就是要让它开的热热烈烈的,如此,它也自由奔放,我看着也高兴。什么牡丹端庄含蓄,芍药妖艳无格,花能懂哪个,花又要讲什么女德,它只管按自己的心意随开随败就是了。
  缸里芰荷一枝新出了水面,缸面上还有几叶半卷半舒的新叶,荷苞还不见影子。
  今年夏天,生活突然多了几分新鲜意趣,因为那几支日日见长的新竹,墙边爬的很快的蔷薇,檐下渐渐新绿的荷花缸,院里的树长出了浓密的叶片,梅树疏落的开过几朵花,园圃里各种名样并不名贵却日新月异的花花草草,墙角的破缸装了密秘,枯枝里缠上了翠藤……每一天,都有种新鲜的期待。
  尽管,这些还未长成气候。
  顾父看那株孱弱的只开了几朵花的梅树如是说:“种下了,总有一日会长成气候的。”
  文人墨客总是爱梅多些,偏他们又不爱山上的野梅,只爱那些被精心修理过的很有姿态的梅,但这些梅树对如今顾父来说,也是只能远观而不能拥有……吓死人的贵,买不起。
  父子俩去野游时,见了一株野生的红梅,很瘦弱,正逢囊中羞涩,就借了一把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把树苗运回家来,亲手植在院中。今年新长出了几根小枝,然后顾父只留了一根,余下的全部剪了去,看样子,是要亲手打理出一株合心合意的梅了。
  于是玲珑就好奇问道:“父亲既有弄梅之心,如何不曾教过我母亲读书识字呢?”
  顾父如今也习惯了玲珑的口出非常言,再皆,他此生也觉的唯一不足之处就是同妻子无法真正的心灵相契,如今经见过的世面多了,也知道自己先前的想法多有封锢,只是到底流年不能挽回,如今想来也无用了。
  “那时为父受过的蒙训便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你祖母亦不识字,周遭乡邻家里,女子无一识字……那时苦读,也分不出精力来教你母亲,你母亲要操持家务,也分不出心思来读书认字,后来为父没了那个心境,你母亲也不愿违了规矩,这一蹉跎,半生已过。再改变已是不能了。”
  纵是顾父有心教她,顾母也无意学了。
  玲珑又问:“如此,父亲可会觉得遗憾?”
  顾父说:“倒是不曾,你母亲从入我家时便日日辛劳,她便尽心奉养你祖父母,尽心抚养你们兄妹几人,还要周到的照顾我,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她身上的品德,与是否读过书无关。”
  玲珑夸赞他:“父亲诚是个君子,此话该让母亲听听。”
  顾父慢悠悠的答:“我时常与你母亲说,只是你不曾听过罢了。”
  玲珑:……啊这,这猝不及防的狗粮!
  然后一想,也是,顾父看起来端肃的很,但在妻子儿女的小事上,还是很温情的。
  日子过的如流水,转眼就要端午了,前一日泡了许多糯米,还备了些干果蜜饯,腌了些五花肉块,切了些火腿肉,取一盘腌过的鸭蛋黄……端午那日天还没亮,厨房的几个婶子就去外面采买了些艾草昌蒲草回来,挽了五彩绳挂在各处的门上,还买了些雄黄粉洒在几个院子里。
  玲珑瞧上了维樘书房前的竹子,也是今年新种的,才长出来三根,竹筒清翠,色择玉润,看就就能闻到竹筒粽的清香。
  维樘今日放假,上午时要相约同窗们一起去河边祭屈子,顺道看看赛龙舟,徽南时也会演傩戏,苏北没有,不过苏北今日的热闹只比徽南更甚。卖糖水小食冷淘艾粑昌蒲饮与冰果子露的尤其多,维樘心如长草,与家里说了一声就拿钱袋出门了。
  玲珑趁他不在,给李家小子拿了一把锯子,让他把维樘的竹子锯一根来。
  李家小子拿着锯子欲哭无泪。
  小郎要生气的。
  李大叔踢了一下儿子,瞅这出息,姑娘只是要新鲜竹子,又不是非得要小郎这几根,不敢锯就不能想法子么?
  李家小子懵懵的抬头看他爹。
  李大叔拿到锯子示意儿子跟上,然后就了门……半个时辰后,父子俩一人扛了一根新竹进来,贴着过道往后厨送去。
  玲珑一看这两根竹子就知道不是维樘的那几根,那几根被人摸的油光水滑,这两根的小刺毛还在呢。
  锯吧,锯成一节一节的,新竹水份足,清逸气也足,填上糯米红枣蜜饯火腿丁青豆香蕈丁咸蛋黄,封了口就和肉粽一起放锅里煮,同时上面还蒸着一笼糯米,准备做手打青糕。
  粽子青糕都不好克化,还要煮陈楂乌梅化食汤。
  最后切一碟子胭脂鹅脯,糟鸭板,并几个时鲜菜,端午的宴食就备全了。
  顾父也去祭河了,不过去的早,回来的也早,晚上还与人有约,今日的饭要早些吃,吃的太晚,装一肚子糯米,对身体不好。
  说是这般说,顾父一个人吃了一竹筒的八宝饭,饭后饮了两碗化食汤,仍然胀的慌,大日头下,一个人在院里赏花赏景转悠着消食。
  晚上回来时,醉的不十分厉害,只说肚子里有食,可消酒意,又说宴上也有几道好菜,只可惜他腹内饱胀,竟只能尝尝味道,多一筷子都不敢吃,倒便宜那几个,他的银子还没少出。逗的顾母不住的笑,让人打了温艾叶水,亲自给他擦了身子,泡过脚,这才歇下。
  去岁闹了一场,今年格外太平,顾父的职务熟手之后就不觉得忙了,在家里闲的时间也比去年长。不闲也不行,京里党明与宦官争做一团,虽波及不到苏北,但江南之地,向来是朝堂争纷之地。兼之今年南科取试比北科取试名额多了将近三倍,朝上又因南北科试不公平而争论不休,这事直接涉及到布政司府的每个官员……遇着此等大事,他一个没背景的小官员,还是避开些好。
  不能与同僚好友们相交过甚,否则会被打入参于明党之列,思来想去,除了政事,什么也不能干,索性躲在家里享清闲。
  然后,白皙清瘦的顾大人,渐渐向他兄长看齐了。
  去年的衣裳全部不能穿了。
  顾母和两个姨娘熬夜给他制出两套单衫,不能穿的旧衣裳让玲珑茹婉两个改改,给维桯穿。
  六月天,骄阳似火,今年又旱了,苏北这里受灾程度小,听说陕晋之地,夏粮又绝收了,朝廷要调江南道的粮往那里赈灾,顾父这才又忙起来。
  那里的灾情还没减,赣南道又传来了旱情,还起了蝗灾。
  朝廷怎么办呢,只能也让江南道借粮去赈赣南道的灾情。
  江南道官员又不能真将太平仓搬空去赈灾,便想法子从别处弄粮……大商家们又出了一波血,可算畴了二百万石粮,由京里来的压运官员接手,往赣南送去。
  只是大家都知道,这二百万石粮,最终运到赣南后,许是不足五十万石……但这事,谁能管得了呢?
  为此,顾父颓了好些天,一个人躲在书房不出来,茶饭也没心思多用,不消几日,就又瘦下来,新缝的衣裳又不合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