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网 > 古言 > 锦堂香事 > 礼部选酒
  却原来, 在见过罗锦棠后, 陈淮誉回到陈府, 便搜寻出了六年前, 母亲与自己来往的书信, 于其中逐字逐句推敲, 检索。
  有很多当初他看不懂的, 在见过罗锦棠后,他突然发现自己能看懂了。
  就比如说,母亲病的很重的那一年, 给他写了好几封信。当他接到那些信的时候,她已经病逝了。
  那些信里,她为自己与丈夫分别二十年, 然后虚耗的青春而感慨, 同时又觉得自己抚育长大了两个儿子,为此而满足, 欣喜。
  总之, 她已知自己病入膏肓, 也没有几日可活了, 遂不停的用话语开导, 劝解儿子,让儿子在自己死后不必伤心。
  但陈淮誉觉得, 母亲的病是有原因的,她肯定是被人害死的。
  只不过, 那种被害, 是常年累月的慢毒,她自己不知道而已。如今陈淮誉一门心思就是想知道,害余凤林死的那个人究竟是谁。
  撕去头上为白发老翁的那一套,他道:“昨日的事情我多方查证过了,馒头里确实有料,但只是能够让人昏睡的阿芙蓉膏,并不能置人于死。”
  锦棠道:“二哥,阿芙蓉膏我也曾吃过,不是那个味道。”
  陈淮誉顿时挑眉:“弟妹厉害,连阿芙蓉膏都吃过。”
  他长衣飘飘,身上淡淡的药息,薄肩似乎有些轻微的颤。
  “但那并非黑色的阿芙蓉膏,而是用大/麻的叶子蒸煮成汁,然后蒸馏过后得来的药水,食之,会让人昏昏沉沉。”
  他忽而止步,锦棠于是也止了步。
  陈淮誉于又道:“诱你去云绘楼外,是陈淮阳干的,那馒头,则是陆宝娟的手脚,她派了丫头,借着给我娘上香之故,拿了几个馒头进尼姑庵去贡,俏俏只是将馒头重新蒸热过,并把瞧着最白净的一只给了你而已,她自己并没有蒸过馒头。”
  所以说,袁俏挑了最好的一只给她,而那一只里头,恰就是加了料的。
  如此曲折离奇,徜若不是有陈淮誉,锦棠若不中招,简直对不起陈淮阳和陆宝娟两个谋的这些局。
  她还在往前走,陈淮誉忽而止步,转过身来,低头望着她:“我母亲在生前最寄予厚望的就是我大哥陈淮阳,当然,我的身体一直不好,让他们失望了。”
  他默了片刻,又道:“弟妹,我恳求你一句,先瞒着此事,我至少得要知道陈淮阳是为了什么才会跟陆宝娟合谋的才成。”
  陈淮阳,是比他还恨陆宝娟的人。
  每每说起母亲,哭到感恩涕淋,而每每说起陆宝娟,总是恨到咬牙切齿。
  可是这样的人,他怎么会跟自己最恨的女人合作,而徜若陆宝娟懂得提纯大/麻的话,那她定然也懂得在从京城送往岭南的药品之中加毒。
  如今陈淮誉想要查的就是证据,只要找到证据,他才能当众揭发陈淮阳和陆宝娟两个,再叫他们俩个为余凤林偿命。
  *
  半个时辰后,锦棠顺道买了把伞,拿着青蒿油,就回到了放生的月台上。
  河畔凉风习习,凿成沫子的碎冰加在桂花饮中,凉丝丝的甜意,大家正在吃茶呢。
  忽而只觉得身后淡淡一股清凉的香气,随即众人皆回头,便见个袅袅婷婷的女子,一手执伞,一手捧着青蒿油,就从月侧台的石级上款款走了下来。
  别人倒也罢了,毕竟不过买瓶油的事儿,就当是婆婆作践儿媳妇,儿媳妇忍了即可。
  便敏敏王妃也不知道究竟锦棠方才经过什么样的凶险,还笑着说道:“瞧咱们的锦棠,真真是个乖孩子。”
  唯独陆宝娟胸中掀着惊涛骇浪,毕竟她和陈淮阳于后面做了那么多,连着两次了,罗锦棠毫发无伤,居然又回来了。
  锦棠于众目睽睽之下将青蒿油润在双掌上,就当着大家的面,开始给陆宝娟额鬓额了。
  彼此恨不能一把抓破对方的脸,抓个头破血流的两个人,当着众人的面,还得演一回婆媳妇亲如母女,而且锦棠两手压在陆宝娟的额头,还觉得格外好玩。
  她的敌人,这一回回的,好比一只母鸡,头露进了谷糠里,自以为没人看得见,却不期,尾巴正在后面高高的翘着呢。
  藏头露尾,说的恰就是她。
  “娘啊,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您做的很多事情,苍天看着呢。”边按,锦棠咬着牙,从牙缝里往外崩着话儿。
  陆宝娟本就心中有鬼,听锦棠这悠悠的一声,蓦然回头,对上锦棠一双水蒙蒙的眸子,偏罗锦棠勾唇一笑,甜甜声儿问道:“娘,我按的你可舒服否?”
  “舒服,极舒服。”陆宝娟颤声道。
  她手扭着帕子,几乎要给气疯了,却依旧死死稳着自己的情绪。
  罗锦棠,可没她想象中那么好对付。
  不过,好在她从一开始准备出手的时候,就不止准备了一招,连着几番叫她给破了,陆宝娟也不怕,她还有一手杀手锏没有使出来呢。
  *
  日暮,从英国府出来的时候,陆王妃的脸色已经好了许多,全然不是锦棠刚去时那爱搭不理的样子了。
  她还特地要送锦棠回去,一同坐在马车上,陆王妃重回当初的和颜悦色,说说笑笑,直送到木塔巷的口子上,才走了。
  像陆王妃这样的女子,在家有父母疼爱,出嫁有丈夫宠着,一生之中从来不曾受过挫折。当然,上天给她的,也只有满满的福气。
  她心思纯透,但也听风就是雨,今儿锦棠这一回,总算又把她的心给暖过来了,至少义卖之事,她只要答应了,就必定会好好操持。
  到了木塔巷的口子上,锦棠停在原地,便见骡驹带着齐如意,俩人提着一兜篓的菜,正往回走着。
  上辈子的陈淮安虽忙,但只要有闲暇在家,每每她出门作客,风雨无阻,他都会亲自接送。便她不要他接的时候,他也得在这菜市口儿上等着,待她回来,俩人一起提着兜篓子买菜,吵吵闹闹,却也欢欢喜喜。
  只看骡驹那又黑又瘦,脱了形的样子,锦棠便知道陈淮安如今过的定然很不好。
  上辈子每每陆宝娟作了什么,她一味的,就只会责怪,怪怨陈淮安。
  可此时再想,上辈子他也曾日夜奔波着,想要救灾民于水火,想要灭战火于宇内,想要个清平世道,那时候的她,却从来没有一丁点儿的理解过陈淮安,只专注于内宅的争吵,专注于陆宝娟,或者齐梅给了她脸色看。
  还记得当初叫陈淮阳摸过脸,调戏过之后,锦棠气的边骂,边替陈淮安做鞋子,鞋子里还别着根针了,就给陈淮安穿上了。
  纳鞋子的大针,足有三寸长,他力道又猛,脚猛乍乍的伸进去,几乎贯穿了脚背。
  他也不生气,笑着捧起她的脸来亲,一脸的胡茬刺在脸上,锦棠反手就是一巴掌。
  那时候,他总还想的是两面讨好,尽力弥合,让自己的家不致分崩离析。
  眼看着就要能揭开陆宝娟的险恶用心,能知道上辈子许多事情的真相了,再回想上辈子那些恼怒,那些争吵,锦棠忽而回味过来,陈淮安或者有错,可于夫妻相处之中,她的错比陈淮安多得多。
  徜若她上辈子能及早与陈淮誉合作,不要那么急着出府,急着躲避,就能避免很多的事情,可她没有,她一味的只是把所有的过错全推在陈淮安的身上,负气,生闷气。
  世人欺她辱她,她于是欺辱陈淮安,而他,他上辈子一生的愁苦,到如今还没个发泄处。
  *
  遥遥见了东家,原本还和骡驹两个挽着手的齐如意一把将骡驹搡开,就朝着锦棠跑了过来。
  这俩人,齐如意高,白,丰满而美艳。骡驹黑,矮,四六不着的丑,真真儿的美女配着野兽。
  骡驹遥遥就在笑:“东家,大喜的事儿。礼部的人特地登门,说了,要咱们八月十六日这日,把咱们的锦棠香带到礼部大衙去,礼部这一回要公开评选赠礼,咱们的锦堂香,很有望被选得上。”
  礼部侍郎是陈淮阳,公开平选赠礼这事儿就有些蹊跷了。
  不过,锦棠自信自己的酒品质好,也不可能放过这一笔,能把锦堂香卖出大明的机会,当然就不管他陈淮阳设的是什么局,都得去闯上一闯。
  “咱们争取把这笔大订单谈下来,等谈下来了,我带你们几个,咱们一起到河北找二爷去。”锦棠笑着说道:“就当也带着你们出去旅行一番,可好?”
  骡驹一想河北那地方如今的样子,已是愁眉苦脸。
  不过如意很少出京的人,喜的已经拍起手来:“行的行的,二奶奶,我也想二爷想的紧呢。”
  *
  转眼已是礼部评选酒品的日子了。
  几千坛子洒,几万两银子的大单。从匠风到西凤,再到杏花村,京里有名的酒品东家们全来了。
  礼部大衙院内,该部所有的官员几乎都在,红缎面蒙起桌子来,就坐在大衙堂前,而被邀请来的诸大酒牌子的东家,则被安排坐于院中。
  恰巧,锦堂就给分到了匠风酒的东家,任贵之的身边。
  任贵之是个胖乎乎,肚子滚圆的中年人。
  他是黔中人氏,黔中那地方,人们个头皆长不高,得到中年发胖,头细脚窄,唯中间鼓个肚子,一个人,愣生生儿的能胖成个蚕蛹一样。
  他算得上锦棠上辈子的老朋友了,他家的匠风酒坊,就开在锦棠上辈子做书斋生意时,书斋的隔壁。
  也恰是任贵之对锦棠说,自己一年靠着匠风酒,能赚二十万两银子。
  二十万两,刨干打净所有的成本之后,酒品这东西,至少要有五万两银子的净利润。
  而锦棠去年辛辛苦苦一整年,赚了两万两,与他相比,还是少了太多太多。
  “罗东家此番,怕是志在必得吧。”任贵之笑眯眯说道。
  这时候西凤酒的东家已经上去,介绍自家的酒,以及整个陕西酒的历史,泥窖,各方面的文化去了。
  锦棠笑道:“不满任东家说,锦棠确实势在必得,因为我也尝过你家的酒,以我的刁钻味口来说,还是我家的更胜一酬。徜或你能往窖上再多投点银子,潜心沉酿两年,或者我的酒就不如你的了。”
  她快人快语,说的也是实话。
  任贵之别的都好,就是喜欢往酒里搀水,看人下菜碟儿,上辈子没少给锦棠卖过搀水的酒。
  任贵之笑着摇头,淡淡儿说了句:“罗东家还是太年轻了。”
  终于轮到锦棠了。她今日所带的,是自己所有酒之中,最精的一款,其瓶型,是照着美人耸肩的样子烧制而成,酒坛通体呈蜜色,沉潭色的贴纸,鹅黄色的字体,于一众花红柳绿的酒坛子之中,清新脱俗,卓然于群。
  而坛子后面坐着的,恰是锦棠的大伯哥,如今礼部的左侍郎,陈淮阳。
  凡六部,尚书皆由诸位内阁辅臣们兼任,无事是不会入衙,要入宫到阁房里坐班儿批折子。而六部之中主事的,恰就是左侍郎。
  所以,今天锦堂香的命运,就捏在陈淮阳手里了。
  陈淮阳身着一袭正三品的绯色公服,面貌与陈澈有几分神似,但因其眉弓纤细,眼带桃花,是以一眼瞧过去,极为阴柔。
  他淡淡一笑,抬眸望着罗锦棠,道:“罗东家,介绍介绍你的酒吧。”
  恰此时,内阁首辅陈澈仍是临朝见帝时的公服,并礼部尚书陆延年二人也从大衙的后面转了过来,就站在廊庑后面,负着一双手,冷冷的瞧着。
  正如陈澈所言。
  不过一坛酒,代表的却是整个大明的国风,国之文化。
  为防儿子在公开评选中作假,陈澈亲临礼部,就是想要于私底下瞧瞧,儿子究竟有没有按自己的想法秉公执办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