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网 > 玄幻 > 神话三国 > 第255章 通天台
  云阳甘泉山,甘泉宫旧址。
  刘辩负着手,站在通天台的废墟之前,回想着汉武帝当年站在新筑成的通天台上的雄心壮志。
  汉武帝有两个梦想:一是开疆拓土,开万世太平;一是成仙得道,享万寿无疆。
  很可惜,这两个梦想只完成了半个。他在位期间,基本奠定了后世中国的版图,却没能开创太平。他还没死,大汉就已经面临着崩溃的局面,流民四起,经济崩溃,而他的告缗令等政策也让无数的家庭破产。
  对告缗令的功过,后世评论不休。有人说,这是从大局出发,必须将对匈奴的战争进行到底,而豪强富户们眼中自私自利,对朝廷苦口婆心的劝诫一而再,再而三的视若罔闻,汉武帝不得不出这样的下策。也有人说,这是穷兵黩武,竭泽而渔,以国家名义掠夺民财,而他鼓励告发的命令更是激发了人本性的恶,以至于人人自危,道德沦丧。
  孰是孰非,谁也说不准。
  但是结果很明显,面对即将崩溃的天下,最后退让的是汉武帝,他下罪已诏,停下了自己前进的步伐。可是事情并没有因此结束,形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转,儒门的抗争还在继续,并最终导致了王莽的篡汉自立。
  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说。而后人说了千年,最终也没说清楚。就当时来说,主流思想对汉武帝是没什么好评价的。宣帝即位,曾经下诏尊崇武帝之功德,要为他上尊号、设庙乐。结果长信少府大儒夏侯胜表示强烈反对,认为汉武帝无益于百姓,不应该给他尊号和庙乐,引起一片哗然。而群臣反对夏侯胜的理由也只是抗诏,并没有否定夏侯胜对汉武帝的评价。
  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大臣都赞成夏侯胜的观点:汉武帝不是一个好皇帝,没什么功德可言。
  如果不是通读汉书。对这段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刘辩也不敢相信在后世与秦始皇并称的汉武帝在当时人的心目中居然是这样的一个评价。
  为什么会是这个结果?这个疑问在刘辩心头盘旋了很久。一直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
  至于眼前的通天台,更是汉武帝的一大罪状。求仙问道,奢侈浪费,是汉武帝身上的另一个标签。
  脚步声响起。刘辩侧了侧身,看到贾诩快步从山下走来,不由得歪了歪嘴角。
  看来王允死了。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刘辩从来没有认为王允是贾诩的对手。王允虽然也有一顶王佐之才的桂冠,可是他性情太过刚烈,除了董卓那种失去了理智的人会中他的圈套,只要稍有点智商的人,都会对他生硬的转变有所警惕。一个为了大义,宁死也不肯向宦官低头的人。会突然之间变成谄媚的小人?如果不是有诈,就是大伪。不管是什么原因,都值得提高警惕。小心戒备。
  “陛下。”贾诩走到刘辩身后,躬身施礼,语气平静,听不出一丝丝兴奋。刘辩相信这不是贾诩在装。对付王允,对贾诩来说太轻松了,根本不值得骄傲。
  “文和。你说说看,孝武皇帝内削诸藩。外拓四夷,为什么却没能留下好名声,反而怨声载道?”
  贾诩沉吟片刻,淡淡的说道:“因为这只是他一个人事业,不是所有人的事业。”
  刘辩品味了片刻,微微一笑:“朕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他是一个独夫,所以他的臣民也没有把他当成领袖,而是当成敌人。”
  贾诩眨了眨眼睛,一抹笑容从眼中一闪而没。“陛下,孟子说得好,‘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孝武皇帝心中只有他的功业,没有天下臣民,天下臣民心中当然也没有他。”
  刘辩点点头:“你说得有道理,再往浅白了说,其实还是利。百姓为他的征伐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却没有从他的征伐中得利,当然不会把他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
  贾诩皱了皱眉,若有所思。
  刘辩没有解释,他相信以贾诩的聪明,很快就能明白他的意思。在对匈奴的战争中,汉武帝征服了不少匈奴部落,投降的匈奴人成了他的臣子,对他来说,这是值得夸耀的功绩。可是,那些为战争消耗了大量的财富,甚至付出了性命的百姓却没有从中得利,很多人还被他赏赐给匈奴人,成为匈奴人的奴隶,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人都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
  不得不说,汉武帝在很多时候并没有把子民当成子民,在他眼里,也许大汉的百姓真的和两脚牛羊差不多。不仅是汉武帝,其实很多皇帝都是这样的看,所以州长者才会叫牧。牧者,放牧也。放牧谁呢?当然是那些百姓。
  这就是所谓的君之视臣如犬马,臣视君如国人。对于普通人来说,国人就是不相干的人。你的事业,与我无关。
  “文和,这次从九原回到甘泉,朕只用了五天时间,甚是便利。”刘辩转过身,欣赏着甘泉山的秋景:“鲜卑初服,尚未安稳,西羌未平,万里西域更是盼王师如盼父母,居于洛阳,多有不便。朕想迁都长安,天子守国门,你看如何?”
  贾诩心头一喜。等了很久的决定,终于从刘辩嘴里说出来了。迁都长安,是西凉人的心愿,也是他贾诩的心愿。不过,贾诩可不是那种毛头小伙子,片刻的喜悦之后,他提醒道:“陛下,迁都乃是大事,要慎重才行。”
  “这当然。”刘辩点点头:“特别是在山东未平的情况下,迁都长安,难免有示弱之意。所以,朕会在长安停留一段时间,却暂时不会宣布以长安为都,等大臣们适应一段时间,再说不迟。”
  “陛下思虑审慎,臣就放心了。”
  “迁都长安,是为了就近对付羌乱,出兵草原方便,可若是想长治久安,真正控制草原,朕还需要一个更靠近草原的行宫。你看,哪里比较合适?”
  贾诩愕然,他打量着刘辩,想从他脸上看出他是不是在开玩笑。迁都长安是可以理解的。山东叛乱,洛阳无险可守,迁都长安,可以占据有利地形,同时也有利于平定羌乱。可是再建一个靠近草原的行宫是什么意思?有董卓守朔方,公孙瓒守辽东还不够,天子要亲自坐镇草原?
  天子想干什么?难道他准备放弃整个中原?
  聪明如贾诩,一时也有些糊涂了。
  “呵呵,看来文和一时也没有好想法。不急,我们再议。说说战事吧,准备得如何了?”
  贾诩这才回过神来,连忙说道:“陛下,王允已经就擒,关中意图不轨的叛逆也一一抓捕在案,秋收已毕,颗粒归仓,郭泰所部的黄巾可以投入战斗,现在可以一心一意的对付边章、韩遂了。臣建议,诱敌深入,关门打狗,在扶风境内全歼边章、韩遂部,一举解决西凉的问题。”
  刘辩对远处的荀攸招招手:“公达,你也过来,一起议议。”
  荀攸连忙走了过来,对贾诩拱拱手:“侍中安好?”
  贾诩微微一笑:“公达,听说你在定襄用鼓曲大破鲜卑人,找个机会,我们共同探讨探讨?”
  荀攸也笑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能和侍中探讨阵法,求之不得。”
  ……
  “撤退?”韩遂看着马超,不怒反笑:“孟起,你……没听错吧?”
  马超尴尬的点点头:“文约说,我父亲真是这么说的。攻击陇关一个月了,徐荣守得太紧,我们没机会啊。眼看着天气转凉,马上要下雪了,再不回金城去,我们怕粮草供应不上。”
  韩遂哼了一声:“打进关中,不就有粮了?郭泰带着几万黄巾军在扶风屯田,虽说是初来乍到,收成有限,可是供我们吃还是够的。如果进了长安,那更不用担心粮食了。”
  马超苦笑:“要是能攻进去,那当然再好不过,现在不是攻不进去吗?文约叔,你也在萧关这么久了,现在不是还在萧关以外?”
  “那是因为我在等一个消息,现在,这个消息来了。”韩遂神秘的笑了笑:“用不了两天,张辽就会关门迎接,我会安步当车,直入关中。”
  “有这样的事?”马超狐疑的看着韩遂。
  “傻小子,我会骗你吗?萧关之敌,不在萧关之外,而在萧关之内啊。”韩遂得意的拍拍马超的肩膀:“你是在这里等着,和我一起入关,还是赶回去,在陇关外等着我给你父子开门?”
  见韩遂一副胸有成竹,不像说笑的样子,马超彻底傻了。
  ……
  萧关城外,一条僻静的山道上,王晨勒紧了坐骑,小心翼翼的打量着前面的骑士,抹了抹额头的汗。
  虽然是并州人,可他还是第一次走这么偏僻的山道,听到山里那些怪异的声音,就已经让他胆战心惊了,再突然看到一个披甲执戟的骑士站在面前,更让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王晨颤声道:“前面何人,为何挡道?”
  骑士微微一笑,拱拱手:“在下扶风李蓉清,奉行征西将军张文远之命,请王君到萧关坐坐。”
  王晨脸色煞白,摇晃了两下,扑通一声摔落马下。(未完待续)
  ps:周一,求推荐,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