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网 > 武侠 > 屠魔工业 > 第六十三章 触手的用处
  沈文剑曾经多次推算过,如何在极限状态下保持一个有活力的技术开发体系。
  得到的结论就如他此时所做,要有一个技术联盟。
  不需要太多,每个门派能有三十个人转为技术人员,就能够趁着别人忙于应付天魔时抢占先机获得绝对技术优势。
  甚至他早在定制南来的路线时,就为几个门派完成了定位。
  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现在所处的地方,琴仙岛。
  琴仙岛与世无争,她们在炼器、炼丹方面都很强,打架反而没什么出名的战例。所以不论是海龙山还是空寂岛不来,琴仙岛都能顶替其位置。
  现在既然大伙都在,按沈文剑的规划,最好是海龙山负责机械、空寂岛负责炼丹制药,琴仙岛可以做综合集成。
  这里沈文剑还要给自己的徒弟交个底:“香湘,你记一下,等琴仙岛的人完成了工程院的课程,让她们分两批,一批去生物研究院进修,一批到设计院进修。”
  “师父又看上哪个女人了?”刘香湘拿小平板记着,还白了沈文剑一眼。
  沈文剑瞪眼:“什么叫又看上?我看上谁了?”
  “我怎么知道。”她小声说话撇了撇嘴。
  闹了两句,沈文剑还是详细的解释一下为什么一定要琴仙岛来做集成:“设计院的保密要求太高,一两百年内都不太可能有大的扩展,最多会建立个普通人构成的外围设计院。人数的限制让他们不可能兼顾修士装备、设备的设计制造,所以需要一个盟友,来做降临日之前设计院的工作。琴仙岛的优势在于她们一直在海外,几乎不参与中原事务,对我们的设计系统,接受起来阻碍更小一点。”
  琴仙岛并不是白纸,但相对于中原大陆的门派,她们接触到的中原知识不多,接受起新东西阻碍更小点。
  和徒弟交了底,接下来顺理成章,很快三院分开。
  刘香湘只管设计院。玉石峰接过兼管设计院、工程院、生物研究院的技术设备协调工作。人员、物资的管理权力下放给两院,同时两院有权力直接寻求外援帮助。
  对了,工程院、生物研究院的仓库,制度上是不能囤积物资的,这一点和设计院的区别很大。
  不过这种物资管理也有特例,比如工程院可以囤积少量成品材料如钢材、铝合金、钨钢、钛合金等,而黄金、精金单质则控制的比原材料更严。生物研究院的活肉、木材不算物资,可以任意调配。
  3015年的后半年就在各种调整中过去,年底时,生物研究院突然就有了重大突破。
  “掌门,我们找到驱逐海洋魔物的办法,能量产浮空石了!”老牛不是生物研究院的常务负责人,仍然主管生物项目,但还是由他来报喜。
  沈文剑也吃惊了:“这么快?怎么做到的?”
  按他预计,仅仅是驱赶海洋魔物,哪怕水这种媒介比空气更直接,也要弄个几年吧,没想到半年就解决问题了。
  “啊,是这样的。我们当初在豌豆湖水样本里发现混合能,而豌豆湖水里没有魔物,所以实验室制作了几块丢到海里,结果效果并不好,洋流把混合能都冲散了。后来我们发现八爪鱼里真有一种活肉八爪鱼,它们是具备活动能力的活肉,在往八爪鱼触手里植入浮空石和混合能之后,发现它能让一小块区域的魔物回避。”老牛详细解释了经过。
  “这么神奇的吗?那你来我这是申请人员下海实验?”
  老牛点头:“我们准备了很多改造过的大触手,几条就能保证海面一百多米直径里没有魔物,但是海下的情况要人下去测量。”
  沈文剑稍作考虑就答应下来,让老牛回去写申请,自己找金石峰借调了两名返虚剑修,又从斩情弟子里挑了几人,有剑修也有水系气修。
  在水下,一般法术用处不大,剑修的杀伤力很客观,而水系气修则能保证干不赢时能够脱离。
  后面的实验过程很顺利,用缆绳穿着魔改大触手从海面到海下三百米,形成一个筒状安全区,在其中可以安全作业。
  唯一比较麻烦的是大触手虽然是活的,可是这破东西的营养供应方式和陆地活肉不一样,没了脑袋和嘴巴部分,无法生长,只会逐渐萎缩。而有脑袋的活肉八爪鱼又太危险了,能轻易撕开几十毫米的钢板,所以触手每隔几个月就要换一批。只要能造浮空石,有了更大的危险实验平台,这些东西以后可以慢慢解决。
  接下来沿着岛往外找个深度刚好两百多米的地方,把生物研究院浮空石飞过去,狂养活肉,每块养到二十吨左右出现天魔胚胎就绑上铁块丢海里。隔上十天半个月,搞一群人到海下捞活肉尸体,用短途飞艇提回飞石做法术处置加速转变。
  魔物研究小组折腾活肉已经有几年,生产起来居然挺安全,平均每天产三百吨浮空石轻轻松松,一只天魔都没孵化出来。
  浮空石要投入使用,大多数还需要调整微观浮力角度,不然只是一块质量轻的过分的化石,这些工作也挺麻烦,因此日产量到三百吨想再往上提又需要额外人力。
  这回沈文剑没批,让他们找其他门派借人,同时安排工程院开始做轻量化全人工浮空平台的设计与施工准备。
  浮空石自身的强度很弱,最初类似于盐碱化的土壤,通过法术能够稍微提高强度,也只能相当于很弱的砂岩,需要外部的骨架提供支撑。
  轻量化人工浮空平台,说白了就是以高强度的结构钢替代传统的土石材料,再通过覆盖混凝土的方式防止海上盐雾侵蚀。
  结构钢密度是土石的三倍左右,但只需薄薄的一百毫米,通过结构设计就能获得四、五米厚度花岗岩的支撑强度,是轻量化的根本。
  缺点就是太耗钢铁了。
  到3016年三月,工程院做出的第三版设计方案终于通过设计院认可,送到沈文剑这里。
  这是个小平台方案,处置九万吨浮空石,需要耗费一万五千吨结构钢、八千吨高密度木材(会沉在水下)、一万吨混凝土。得到的平台是边长120米的正六边形,同时底部配备有一个12000吨的浮力仓库。
  做成正六边形的方案材料并非最节省,但利用率也算不错,重要的是很容易通过拼接获得更大的平台。
  缺点还是有的,第一代人造浮空石的浮力太垃圾了,一万两千吨的负载力能干什么?铺一层能种田的土都会沉,做建筑如果是有一定安全级别的实验室楼,大概六千平米三层楼就差不多了(含设备和一定库存冗余)。
  工程院前两个方案没通过设计院认可,就是因为扩展性不行。第三版有预留一定扩展空间,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板额外塞进去一万多吨浮空石,同时增加浮力仓库的配置后,浮力可以达到两万吨。必要的时候底部还能去除掉木头层再挂载一层结构进一步提高总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