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网 > 古言 > 至尊嫡女:废材三小姐 > 第一百一十八章 杀头的罪过儿
  皇后这边各种礼物也已经准备就绪了只等皇上的寿辰。 终于,承天节到了,皇上宣布举国同庆,天下大赦。
  牢狱里的几位开心的忘乎所以,除了十恶不赦的大罪人其他的都一一放回了家。
  原本阴森清冷的大牢也变得欢快了起来,囚犯们一大早就在大牢里欢呼,他们在牢狱里面,互相唱歌击掌。
  他们正等待着狱卒们过来为他们解开枷锁,这天清早,狱卒们早早的来到了大老李大牢里的犯人们更是起得很早。
  狱卒们给每位犯人都带了些小菜小酒,供他们吃喝,完毕之后放他们回家。
  看到此情此景,有些犯人忍不住泪流满面,一边大口大口的嚼着菜,一边流泪,一边感谢着皇帝。
  通常这个时候,狱卒们会站在一边,细心的劝导这些犯人:“慢点吃,别噎着了,这次放你出去了,可别就再犯了。”
  犯人们吃喝完毕之后,狱卒就会将他的手铐脚铐全部解开,让所有犯人们排成一队,挨个走出监狱大门。
  这些犯人的家人们都会早早的在监狱大门外面等候着。
  犯人们虽然衣衫褴褛,虽然遍体鳞伤,但见到亲人们还是忍不住欢快的奔跑起来。
  甚至有些忍不住将亲人抱了起来,在空中转几圈,然后才依依不舍的放下来。
  再看大街上一派祥和的气氛,到处都是火红的灯笼,所有人都穿着鲜艳的衣衫,脸上带着微笑。
  这一天,京城里的乞丐都不敢露面,纷纷躲在了阴暗的角落里,生怕被人看见。
  因为这些乞丐们全都衣衫褴褛不符合承天节的气氛,这要是被别人看见了,会被抓起来的。
  这就意味着乞丐们在这三天没有吃的,没有喝的。
  但今年不一样,承天节前几天皇上就命人在告示榜上接上了告示。
  告示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承天节将至,皇上体恤众人,在承天节这三日之内在京城城南郊外施粥。
  乞丐们都很高兴,因为终于可以吃上一顿饱饭了。
  此时是酷暑,皇帝举办晚宴,找了个露天的场地,因为露天场地会比较凉爽。
  各路大臣们都前来赴宴,宫中所有人全都忙上忙下的,没有一个闲人。
  皇上坐在龙椅之上笑呵呵的看着众人忙来忙去,他不由得为了这个王朝的繁荣昌盛感到高兴。
  经过一天时间的准备晚宴,终于准备好了。
  各路大臣们前来赴宴献宝。
  左丞相送来了一颗避水珠,这让皇帝十分开心。
  传说中,有一颗上古遗留的神奇珠子,得到它可以在滔天大浪中辟开一条旱路,在水中行走如履平地一般。
  更能下得了东海,进得去龙宫。这就是传说中的避水珠。
  传说中,有道行的水族内丹、龙鱼之目即为避水珠。
  关于避水珠还有这样一段故事:永定河东岸,石景山以南,有个古老的村子,名叫庞村。
  别看这村子不起眼儿,出土的墓志上说,庞村在唐代就有了,是个千年古村。村西有座龙王庙,书上管它叫北惠济庙,是雍正年间修建的,庙里有皇帝行宫,规模可大了。
  既然是龙王庙,当然要供奉龙王。自从庞村龙王庙建成之后,每当永定河发大水时,好像庞村有颗避水珠似的,从来不遭受水灾。
  庞村不遭受水灾,北京城就太平无事,安然无恙。
  您猜怎么着?庞村的龙王庙还真的有颗避水珠,这颗避水珠原来在镇边城,它是怎么来到庞村的呢?
  话说清代雍正年间,永定河年年发大水,北京城经常被水淹。
  北京城是天子居住的地方,年年被洪水淹没,这还得了!雍正皇帝降旨:命宛平县令解决此事。
  皇帝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宛平县令能解决?这不是笑话吗!宛平县的县太爷,接到圣旨之后,一愁不展,心想:“完了,我这官儿算是当到头儿了!”不当就不当吧,无官一身轻。
  可转念一想:“不行!不当官就没事儿了吗?这叫“抗旨不尊”,是杀头的罪过儿,弄不好灭门九族。”
  县太爷想到这儿,像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
  师爷在一旁眯缝着三角眼,想着对策。突然,师爷眼睛一亮,缓缓地说:“老爷,咱们有办法。”
  “有办法?”县太爷一听,忙问,“什么办法?快说!”
  师爷不慌不忙,说了三个字儿――偷龙王。
  说完,在县太爷耳边耳语了一番,说得县太爷心花怒放,哈哈大笑。
  原来,师爷的老家是宛平县镇边城――那位说了:“镇边城属河北省怀来县管辖,怎么属宛平县管?”
  这您就“老外”了不是!历史上的镇边城,宛平县管过,昌平州也管过。
  闲话休叙,书归正传。镇边城里有座龙王庙,有一年夏天,镇边城上游山洪暴发,水势浩浩荡荡,沟满壕平,哀鸿遍地,就连镇边城也冲毁了,夷为平地,变成一片废墟。
  一天,人们正不安地站在镇边城废墟上查看水势,突然见有两尊龙王塑像“漂漂悠悠”地顺水冲了下来。
  其中一尊龙王翻了几个身,随着洪水漂进了永定河,一会儿便无影无踪了。而另一尊却漂进了镇边城废墟。
  不一会儿,雨停了,水也慢慢落了,人们踏着泥泞进镇边城废墟一看,嘿!龙王塑像身上没有一滴水,上面的字迹却清清楚楚,上写“山西管涔山”。
  人们看了,眼睛瞪得大大的,无不显现惊讶的神色。
  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从山西冲到这儿,多老远哪!它竟一点儿都没坏,神了!这一准儿是个好龙王,咱们把它供起来吧!”
  于是,人们恭恭敬敬地把龙王爷塑像迎请到城里,在城西南角盖了座龙王庙,把它供了起来,人们求签问卜,求雨止涝,非常灵验。
  自从龙王庙建成之后,镇边城再也没遇到过洪水。
  师爷是在镇边城长大的,当然知道镇边城龙王庙的龙王非常灵验。
  师爷心想:县太爷现在有难处,真要是皇上降下罪来,我也逃不了干系。
  火烧眉毛,只顾眼下,先回老家,把龙王偷来再说。
  县太爷一听,好主意,就这么办。不过,偷龙王乃是下策,龙王身上可能有避水珠,偷避水珠比偷龙王省事儿。
  二人收拾行装,不带随从,匆匆上路。非止一日,来到镇边城地界。
  师爷问:“老爷,是否跟地方打个招呼?”县太爷神秘地说:“附耳上来。”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师爷听完,不禁眉开眼笑。
  话说夜色降临,镇边城里打过二更,县太爷和师爷捏手捏脚从高粱地里走出来,从泄洪沟溜进城去,直奔龙王庙而去。
  庙里点了盏油灯,虽说不太亮,可总比漆黑一团强多了。县太爷寻思:“避水珠藏在哪儿呢?”经过细心观察,龙王的右手手心有异常,用小刀一剜,避水珠就露出来了。
  县太爷把避水珠往兜里一装,大摇大摆出了镇边城。守城的士兵纳闷:大晚上的,他们出城干什么?士兵还没纳过闷儿来,二人已经消失在夜幕中。
  县太爷交差了,不但性命保住了,还升官了,当了“顺天府尹”,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兼北京军区司令,一步登天哪!雍正皇帝在庞村建了座龙王庙,把避水珠藏在庙里。
  从此以后,北京城再也不怕发洪水了。
  可镇边城惨了,洪水一来,龙王再也不灵了。
  人们到龙王庙一看,龙王的手心有挖过的痕迹。“不好,避水珠被盗!”等人们明白过来,黄瓜菜都凉了。
  皇帝听完这个故事之后哈哈大笑,但叶只是把这个故事当做是个故事没有深究。
  接下来是文状元送来的一块巨大的玉,这块玉通体雪白,仔细看发现里面有一丝黄色的瑕疵。
  整块玉是一个圆形,中间也挖了个圆出来,在玉上面刻了些祥云。
  这便是和氏璧,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又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为天下奇宝,是雕刻印章的宝贵材料。
  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获得了美丽的玉璧,把它奉献给了厉王。
  厉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雕琢玉器的人说:“这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左足。
  等到厉王驾崩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璧献给那位武王。
  武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又说:“这是石头。”武王又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右足。
  武王驾崩了,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璧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尽而代替它的是血。
  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原因,说:“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
  卞和说:“我不是为被刖伤心,我是因为它是宝玉而被看为石头,忠贞的人被看为说谎的人。”
  文王于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开他的玉璧,果然得到宝玉,于是命名是“和氏璧”。